連日來,為聚力培樹婺城“家服務”品牌,婺城各鄉鎮(街道)、部門深入企業、群眾、基層一線,積極幫扶企業、關心群眾、指導基層,切實為“擔當趕超、婺城圖強”以及“雙城”戰略提供堅強的保障。
便民舉措,春季教師資格認定再簡化
日前,近210名辦事群眾前往婺城區行政服務中心進行春季教師資格認定現場確認。行政服務中心等候區有不少人在等待,但窗口辦事依然有條不紊。
為保證工作秩序和服務效率,在本次現場認定工作開始前,教育窗口工作人員與各無差別受理窗口工作人員進行了溝通、交流,并根據流程進行多次網上操作“預演”,對過程中發現的問題進行及時反饋、解決。同時,現場安排專人引導分流隊伍、解答咨詢、校正信息,耐心細致地為辦事群眾提供“家里人”服務。
“今年教師認定只要交兩張2寸證件照就好了,真是太方便了!”教師資格認定現場,不少辦事群眾為今年教師資格認定的新變化“點贊”。據了解,在2018年秋季教師資格認定工作中,婺城區教育局結合實際情況,在實行材料承諾制的基礎上,通過“數據共享、部門流轉、優化精減”三種方式,將申請人的材料由原來的8項減至4項,使得教師資格認定由原來的法定期限30個工作日壓縮到了24個工作日。
而在2019年春季教師資格認定中,婺城區教育局切實根據“三服務”活動相關要求,在原有基礎上再提檔,辦事群眾現場確認,不再需要遞交紙質材料,只需交兩張2寸證件照。此外,教師資格認定的辦結時間還將進一步縮短。
依托“互聯網+政務服務”,區教育局開拓工作渠道、增強服務意識,進一步取消原有的身份證復印件、學歷證書復印件、普通話水平測試等級證書復印件、無犯罪記錄證明等材料,實現群眾少跑腿、數據“多跑腿”。
“剛剛工作人員現場就對我的資料進行了核實,接下來只要在指定時間去指定醫院體檢就好了。”在工作人員的幫助下,一位辦事群眾15分鐘就完成了認定,“效率真是太高了!”
數據顯示,預計此項改革將惠及全區初中、小學、幼兒園教師近2000人(年辦件量)。本次春季教師資格認定預計將于5月底完成,辦理好的教師資格證將免費快遞給辦事群眾。
“我們將繼續圍繞‘擔當趕超、婺城圖強’工作要求,依托‘三服務’、傳遞家關懷,全力打造婺城教育‘家服務’品牌,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助跑‘無證明城市’,讓群眾更有幸福感和獲得感。”婺城區教育局相關負責人表示。
記者胡敏霞、通訊員章超菁
服務企業,浙政釘助力“釘”出新速度
今年以來,婺城區以“加速度”“快節奏”“務實效”為抓手,不斷創新工作機制,依托浙政釘服務平臺打造婺城服務新模式,開發出“婺城家服務·婺城區企業服務中心”云服務平臺,全力推進“三服務·婺城家服務”工作落實、做細、向好,切實為企業找思路、出實招、破難題,為轄區企業走穩行遠、做大做強不斷營造良好“家”氛圍,“釘”出婺城“家服務”新速度。
區經濟商務局在走訪中發現,以往,企業經常面臨政府部門前來重復走訪、“扎堆式”走訪的問題。而部門每次問的問題都差不多,企業也要每次重復表述。針對這一問題,區經商局充分利用浙政釘服務平臺,打造“婺城家服務·婺城區企業服務中心”云服務平臺,實現信息化高效對接。目前,該平臺已收錄465家企業的基礎信息,為每家企業建立起企業檔案。區經商局黨組成員王碩說:“現在我們在走訪之前,只要打開平臺,就能看到企業的基礎信息,到了企業就能直奔主題,我們省了時間,企業也省得重復介紹。”
“建立企業檔案是為了促進服務效率,切實縮短政企溝通‘距離’,幫助企業破難題、解急需、疏堵點才是我們開發這個平臺的核心。”區經商局局長胡霞亮表示,通過配套后臺數據庫,企業可以通過釘釘端口直接提交在生產經營過程中遇到的難題,并以釘釘工單形式提交,“直接呼叫”反饋難題,實現企業難題一“釘”就能看到、一“釘”就能聽到、一“釘”就能問到,為相關部門破解企業難題暢通渠道。
與此同時,區經商局還專門建立了即時分析研判機制,根據企業在“婺城區企業服務中心”釘釘平臺上反饋的問題,立即分析研判企業問題,將企業問題進一步分類,細化辦理科室,以最快速度幫助企業解決與其切身利益相關的小、急、難事。此外,通過上門服務企業,跟進企業需求,不斷提升服務企業實效。截至目前,區經商局已洽談跟進73個招商項目。為金華維倪玩具有限公司等20余家企業解決項目審批類、企業經營類問題43個。為金華伊能動力機械有限公司等48家企業現場解決問題143個,現場協調問題63個。
通過“婺城區企業服務中心”釘釘平臺,結對聯系的區領導、聯系部門、聯企干部、助企特派員和企業主可以動態掌握問題辦理進度和問題反饋情況,在線實現“各方”“各級”“各向”交流,切實解決企業關切問題“流程長”“反饋慢”情況,同時減輕企業、部門和基層負擔,實現“家服務”多方共贏。截至目前,通過“婺城區企業服務中心”平臺即時反饋的各類情況已有330條次,交辦至各單位部門的企業問題辦結率100%,服務滿意率100%。記者周金權通訊員厲慧婷
公益創投,將暖心關愛送入百姓家
張大伯家住北苑小區,今年七十多歲了。由于腿腳不便,再加上住的樓層比較高,鮮少出門。張大伯說,平時他和老伴還能勉強應付,但是一碰上頭疼腦熱就特別麻煩,“我們倆年紀都大了,也不愿意出去。今天醫生能親自上門為我們檢查身體,我們真的很開心!”
日前,金華市醫路相伴健康志愿服務中心聯合金華廣福醫院共同開展的“公益‘家’服務”活動,把醫療檢查服務送入百姓家。張大伯在家就享受到了暖心的醫療服務。
“本次活動是婺城區公益創投項目——‘愛與陪伴’社區銀天使計劃的系列活動之一,區民政局給了我們很大的幫助!”金華市醫路相伴健康志愿服務中心副理事長陸雪娟告訴記者。近年來,人口老齡化問題不斷加劇,社區獨居、高齡、失能老人逐漸增多。針對這個情況,他們開展了一系列具有針對性的“愛與陪伴”活動。然而,在平時陪伴老人的過程中,他們發現這些老人面臨著很多“現實”的問題,“比如說他們大多行動不便,出門走動都難,更別說參加體檢了。但偏偏,他們的身體又最需要定期檢查……”
為解決老人們的難題,金華市醫路相伴健康志愿服務中心邀請了金華廣福醫院多名有經驗的醫護人員,為北苑小區中癱瘓在床的、獨居的、高齡不方便外出的老人進行血壓、血糖等各項中老年常規慢性病檢查。現場,參與活動的醫生用通俗易懂的語言為老人們詳細分析身體狀況與注意事項,耐心答疑解惑,手把手教老人們如何正確測量血壓,獲得了老人們的一致好評。
活動最后,陸雪娟表示,這只是送健康進社區的序章,接下來,他們還將繼續努力,更多更好地為居民提供健康講座和義診活動,讓社區老人們享受健康、幸福生活。“現在,婺城上下都在推進‘家服務’,我們公益也是。相信在婺城區公益創投的支持下,我們能更好地做公益,真正把溫暖送進婺城的千家萬戶!”
記者賈佳
開通公交,這個偏遠村莊不再“出行難”
“盼了三四年,這條公交路線終于開通了,以后我們去集鎮可方便多了!”近日,在開往集鎮菜場的公交車上,瑯琊鎮浩仁村棠坑源自然村的村民們激動地說道。
瑯琊鎮浩仁村棠坑源自然村全村300多人,60歲以上老人有60多人。村莊距離瑯琊集鎮約3公里,村里老人就算是走最近的小路,往返一趟集鎮也需要將近2小時。“離我們最近的623路公交車只到浩仁村,我們要去買東西或者是到鎮上賣點農產品補貼家用,就需要先走到那邊坐公交車。年輕人還好,我們年紀大的就很吃力,特別是下雨天,很不方便。”村里的老人說。
在推進“三服務”工作常態化過程中,瑯琊鎮了解到棠坑源村民乘車難的訴求后,立即召集村兩委進行現場踏勘,并多次與市公交公司、區交通運輸局等部門對接,高效率推進道路設施、站牌建設進度,提前做好通車前的一系列準備工作。在市公交公司、區交通運輸局、瑯琊鎮政府的共同協調努力下,由瑯琊-浩仁的623路終于延伸到了棠坑源自然村。
日前,調整后的公交線路開始正式通車,聯通了偏遠鄉村村民出行“最后一公里”,實現了村民們盼望已久的通車夢想。目前,該路公交車共設有19個座位,首班車時間為6:00,末班車時間為16:20,每天五班,基本能夠滿足當地村民的日常出行需求。
據了解,自“三服務·婺城家服務”工作啟動以來,瑯琊鎮緊緊圍繞“心連心、暖人心、共圖強”主題,用實實在在的服務解決實實在在的問題,在服務中奉上真情、寫下擔當,獲得了較高的群眾滿意度。
記者周金權、通訊員胡靜潔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