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線-婺城新聞網記者王新宇、通訊員段黎婭
女子本弱,為母則剛。在婺城區雅畈鎮白杜龍村,村民鄧美香二十多年如一日,精心照顧一雙患病的繼女,服侍因病喪失勞動能力的丈夫,在疾病頻頻侵蝕這個脆弱的家庭時,她用蒼老但滿懷愛意的肩膀一肩挑起,生動詮釋了為妻的“堅守”和為母的“剛強”。她是家人眼中的“好母親”“好妻子”,也是村民眼中的好榜樣。
日前,記者走進白杜龍村,通過與家人、鄰里的交流,深切感受鄧美香對于這個家庭的付出與偉大。
一個擁抱,她成了一雙智障女兒的母親
初見鄧美香時,她正蹲在小女兒床邊給她穿鞋。雖說是小女兒,可何美菡的年齡卻著實不小,今年30歲的她依舊睜著懵懂的雙眼,時而對著年邁的母親“咿咿呀呀”地嚷上一陣,時而又好奇地打量來訪的客人,“呵呵呵”地咧嘴傻笑起來。因為多重(聽力、智力)一級殘疾,何美菡不會說話,無法交流,就連基本生活都無法自理,吃喝拉撒全靠母親鄧美香幫忙。穿好鞋,鄧美香幫小女兒梳理昨晚剛洗過的頭發,憐惜地說:“你看你,頭發都白了,還是個小孩子。”
鄧美香至今仍清楚記得第一次見到兩位繼女的場景。那一年,46歲的鄧美香經人介紹來到白杜龍村村民何順壽家。兩間小小的泥瓦房,沒有什么像樣的電器,何順壽的兩個女兒——10歲的何三笑和7歲的何美菡躲在房里不肯出來。由于智力殘疾又沒有母親照顧,兩個孩子臟兮兮的,驚恐忐忑的眼神看得鄧美香心里一陣辛酸。心疼地走上前,將兩個孩子一把摟在懷里,鄧美香知道,這輩子的母子緣分,就注定了。
不顧親生大女兒的反對和親戚朋友的阻撓,鄧美香嫁進了何順壽家,承擔起了本不屬于她的責任。穿衣、梳洗、做飯、喂飯……智力二級殘疾的姐姐只上了小學一年級就輟學在家,多重(聽力、智力)一級殘疾的妹妹宛如一個嬰兒,需要人處處照顧、事事料理。因為要照顧女兒無法長時間外出勞作,鄧美香就不時打點零工補貼家用。
為母則剛,一雙羸弱肩膀撐起家的藍天
大女兒何三笑不僅在智力上存在殘疾,還像生母一樣患上了糖尿病。由于無法像常人一樣自主控制食量,一有機會就“偷吃”的壞毛病使何三笑的病情反反復復很難控制。而使用進口胰島素治療又無疑會給這個貧窮的家庭增加一筆巨大的開支。“丈夫能干活,我打點零工補貼家用,加上低保補助,就算再辛苦也要維持一家的生活費和女兒的醫藥費。”一開始,鄧美香如此樂觀地想著。
可智力一級殘疾的何美菡也不省心,喜歡偷溜出門找小孩子玩耍,時不時就會脫離母親視線。有一次,趁鄧美香外出打零工,何美菡又獨自出門,到了晚上也沒回來。這可把鄧美香、何順壽急壞了,夫妻二人和熱心的村民們在夜色中找遍了整個村子,依然沒有發現何美菡的蹤影。找人、報警,一夜無眠的夫妻倆直到第二天一大早才在村民的幫助下找到了被困在田地低洼處的何美菡。看著小女兒在田坡上努力向上爬的痕跡,自責之余,鄧美香暗暗發誓,以后決不能再出現這樣的疏忽。
婚后不到七年,丈夫何順壽突然出現手部肌肉萎縮,雖然經過治療病情得到了控制,可卻再也干不了重活。生活的重擔頃刻間傾軋在鄧美香身上,大女兒日常用的胰島素,丈夫每周去醫院的醫藥費……僅靠一家四口的低保收入,連醫藥費都不夠用。“鄰居常說來我家就像到了藥鋪,桌上放著的,墻上掛著的都是藥。”鄧美香自嘲道。
爾后十幾年,鄧美香借遍了所有能借的親朋,打遍了所有能打的零工。每次借到錢,先緊著給女兒、丈夫看病買藥,等到低保錢到賬,再加上割稻、栽苗、插秧等各種零工賺的錢,抓緊把借的還上。插一天秧工錢一百多元,需要在泥濘的水田里彎一天的腰,但鄧美香依舊甘之如飴。“只有我賣力干活,才能買得起藥,讓他們好好過下去。”
盡心盡力,女兒的依賴是她最珍貴的寶藏
可即使是如此渺小的愿望依然沒有得到滿足,2015年,盡管鄧美香用盡全力滿足了大女兒糖尿病的治療條件,何三笑依舊因為并發癥去世了。搶救前,或許是覺得繼母更容易在女兒的治療上判斷得失,醫生找到鄧美香,善意地提醒繼續搶救已經沒有意義,最終只會導致人財兩空,卻沒想到遭到了她的強烈反對:“我們要治,再窮我們也要為女兒盡這一份心。”花費了6萬多元,延長了6天生命,雖然醫療費對鄧美香一家來說不啻于一筆巨款,但卻為這段十多年的母女情畫上了至真至美的句號。
就在一家人沉浸在何三笑去世的悲痛中時,生活的磨難接踵而至。身體長期積累的隱疾在喪女的悲痛下驟然發難,女兒去世半月后,何順壽也因為心肺血管堵塞被送進了搶救室。在鄧美香的回憶中,那段日子就是兩點一線的來回奔波。早晨五點起床做飯,喂小女兒吃完,再分秒不停地奔向車站,在醫院里忙碌整整一天后,再帶著一身疲憊馬不停蹄地回家照看女兒。那段日子是灰暗的,可鄧美香依舊挺了過來。
生活還在繼續,只要沒被擊垮,終會獲得愛的補償。與浙江省首屆“愛心家庭”、“最美金華人”道德模范、“婺城最美媽媽”這些榮譽相比,仿佛那個坐在床邊,玩著玩具、“咿呀”叫喚的女兒才是鄧美香最珍貴的寶貝。“只要我還在,就不會讓女兒受到委屈。”鄧美香樸實的話語和瘦弱的身軀中所承載的親情力量,不僅為這個家庭撐起一片藍天,更以無言的教育不斷影響身邊的人,將孝老愛親的美德不斷傳承下去。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