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已經想通了,這幾天馬上騰空,全力支持西郊征遷。”5月29日下午,當征遷干部西郊村退休老書記程姣媗第三次走進征遷戶陳寶福家中,陳寶福一掃以往的苦悶,熱情地招呼大家坐下喝水。想起自己在過去幾天里執拗地不愿意騰空,老爺子語帶歉意地說道:“真是辛苦各位干部了,一次次耐心地開導我,幫我做思想工作。”
家住河盤橋路的陳寶福大爺今年已是85歲高齡,對于一早就在房屋征收協議上簽下名字的陳寶福來說,困擾他的不是是否立即簽約、支持征遷,而是能不能不馬上騰空,搬出這棟屋子。陳寶福的妻子告訴記者,就為了能在老屋里再住上幾個月,老人已經接連幾天茶飯不思,就是想不通其中的“關竅”。為了推動簽約騰空,西郊征遷特別為快速簽約、騰空的征遷戶設立了簽約獎、騰空獎,那么,面對這些“給力”的激勵措施,老人又為何固執己見,在簽約后遲遲不肯搬走呢?陳寶福給出了答案:“一時半會兒還舍不得。”老人撫摸著屋中立柱,眼前依稀還能看見五十年前一磚一瓦、一木一石建造起來的場景。
“五十年前造房子太不容易,買不到造房用的房梁立柱,就只能自己去山上伐木,再搬運回來。”回憶起年輕時一點一滴造起老宅的場景,陳寶福頓時精神煥發,充滿活力。在五十年前那個物質匱乏的年代,能夠依靠自己的能力造起一棟四間的屋子,足以自傲。
對于耄耋之年的陳寶福來說,無論是國人安土重遷的觀念影響,還是自己對老屋五十多年的感情,都令他對這里難以割舍。所以,一開始當征遷干部前來督促騰空時,老人一臉不愿,“能住幾天是幾天,能拖一陣是一陣。”但隨著干部們一次次地來到家中,傾聽他的訴說,體會他的情感,還一樁樁一件件幫助他消除搬家顧慮,陳寶福有些“繃”不住了。
“一次來是拒絕,兩次來還是不樂意,第三次看到干部們來‘家訪’,噓寒問暖,就覺得有點不好意思,反思自己簽約后還是遲遲不搬,延誤了征遷工作,給大家添了麻煩。”說到這里,陳寶福連連致歉,在征遷干部和家人開導下想通了的他像是突然撂下了一樁心事,言語間都是對西郊征遷工作的理解:“城中村改造是西郊發展的大好機會,就算不為我們自己,也要為子孫后代好好考慮。”
從難以接受到大力支持,陳寶福身上發生的暖心征遷故事只是西郊征遷中的一個縮影,而其中折射出的征遷干部愈挫愈勇、迎難而上、暖心服務的精神正不斷感染著西郊群眾,帶領大家一起參與到西郊城中村改造的浪潮之中。據了解,截至29日晚10點,西郊征遷已累計簽約33戶,騰空7戶。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