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互聯網企業勞動執法用工暨送法律服務進企業活動在金華市電子商務創業園啟動。婺城區司法局、人力社保局、總工會、新獅街道有關負責人及區屬互聯網企業負責人出席啟動儀式。
活動現場,婺城區勞動保障監察大隊負責人結合實際案例,就薪酬體系建立、加班補貼的落實、社會保險的繳納等規范企業用工行為進行了講解。區總工會有關工作負責人就工會組織的建立、工會活動的開展、工會作用的發揮等工會制度建設進行了分享。婺城區司法局、盈科律師事務所有關專業人員就“職業打假”現象應對等企業法律風險防范做了講座。
據悉,隨著互聯網發展和社會進步,在以往傳統行業的基礎上出現了很多新興產業,如大家熟知的滴滴快車、代駕,美團、餓了么接單騎手,物聯網產品配送員,快遞小哥等等新興職業,甚至市場上還出現了一批過去從未出現過的新職業,如酒店試睡員、化妝品試用員、團購砍價師、影視甄別糾錯員、色彩專家……其無一例外都具有新鮮、時尚的“血統”,工作方式靈活多樣,就業門檻低,入職方便、資金結算方便快捷,很受年輕人的歡迎,也符合了社會發展進步的潮流。
但隨著時間推移,我們發現新興職業并非盡善盡美,在順應社會進步的同時,也伴生了一些新的社會問題,如與新職業配套的行業標準、服務內容等都有待明確,由于此類職業都比較前沿,單純就從業人員在勞動權益保障法律方面的空白就亟須填補,因標準的行業管理缺席,加之好多企業都不是長期需要這些人員,有的只是短期內需求,所以大多不會簽訂長期合同,所謂工資也不過是按項目付費計取提成,更無談單位繳納社會保險。比如,天天在街上跑的外賣小哥隨時可能會出現工傷現象,比較負責的單位可能會購買商業保險,但涉及超出商險范疇外的工傷部分我們如何應對,對身兼數職的跨行業兼職人員用工主體如何認定,工傷責任由誰承擔,對因本行業規定出現的薪金提成糾紛如何判定,這對相關部門監管及服務工作的開展提出了新的挑戰。
婺城區勞動監察大隊負責人介紹,前期,大隊開展了互聯網企業勞動用工執法服務活動,企業和員工提出了相應的訴求,針對新興用工模式,有人提出使用臨時工合同,也有的說通過勞務公司派遣,可企業在考慮成本核算支出時還不如直接招聘正式工作人員,加之就業者本身就不希望在一個單位長期工作,雙方都無此意向,雙方面意向構成了勞動監察工作的新難題。
自6月下旬起,婺城區將組織專業律師團隊,根據企業訴求,深入基層,開展“法律風險體檢”,并同步搭建“一站式服務”,為婺城互聯網經濟鑄就“防火墻”。下一步,婺城區勞監部門將針對新情況,打破原有規則,在充分考慮市場需求和維護雙方合法權益的同時做出相關調整,對新的就業形態因勢利導,因行制宜,從規范各個行業標準入手,做好權益保障規范。
與此同時,婺城區將循序漸進,整合法律顧問、惠企政策宣傳、人才引進渠道等多方面資源,通過“精準服務”,逐步推進企業勞動關系健康發展,規范企業用工體系,從源頭上處理勞動關系糾紛,優化婺城區營商環境。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