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水漸漸止住了傾瀉的腳步,變成淅淅瀝瀝的小雨,桐溪內水流收起了奔騰的氣勢,水位開始慢慢下降。在這場肆虐的洪水退去之后,身著橘黃色救生衣的人群松了口氣,有的用手掌撐著膝蓋,半俯著身子稍作休息,有的脫下裝備,露出疲憊的神色。這是近日記者在婺城區白龍橋鎮怡村看到的令人動容的一幕。
由于連日來的暴雨天氣,婺城區多處水庫、河道內水位顯著抬升。7月8日下午四點,流經白龍橋鎮怡村段的桐溪也出現了水位升高的現象。雨越下越大,溪水流得也越來越急,不僅沖毀了溪壩一側的防護樁,而且水位還漫過了橋面,導致沿溪而建的幾幢老房子受到嚴重威脅,不遠處的農田也面臨著被淹毀的風險。
在接到險情通報電話后,婺城區水務局、區人武部、白龍橋鎮、藍天救援隊等單位部門立即組織人員,火速趕往現場,開展防洪搶險。近30名搶險隊員身著救生衣,迅速分成五組,挖機、抽水泵、鐵鍬、沙袋等各種防洪搶險設備一擁齊上。伴隨著抽水泵的“轟轟”聲響,桐溪內的水位逐漸得到了控制。五組隊員按照分工,從裝沙袋、運輸沙袋、堆建防護墻到人員轉移......有序開展搶險任務。
看著搶險隊忙而不亂、盡心盡力工作,不少村民也紛紛加入隊伍,幫著搶險隊裝沙袋、運沙袋,有些婦女回家拿了雨衣,讓搶險人員穿上。“他們這么盡心盡責地保護我們的安全,讓我們安心、放心,作為村里的一員,我也有責任和他們一起保護村莊,減少洪水給村莊和村民帶來的損害。”洪大哥是怡村的村民,說起主動加入搶險隊伍,他表示這是自己的責任,義不容辭。
在搶險結束后,藍天救援隊隊長沈建華告訴記者,自己加入藍天救援隊已經7年,參加過各種各樣的搶險任務,慢慢也就積累了一些抗洪、救災方面的經驗。在得知怡村發生險情之后,沈建華立馬率隊趕赴現場,有序指揮搶險。經過近四個小時的努力,看著險情基本得到控制,他懸著的心才稍稍平復下來。
經歷了這場防洪救災,在場的所有人似乎都對責任感有了更深刻的認知,紛紛表示會從自身做起,為全區防汛工作增添一份力。白龍橋鎮相關負責人表示,接下來,白龍橋鎮將進一步樹立干部和群眾的防汛安全意識,加強宣傳,提高全員應急處理能力,同時,組織人員加強巡邏和隱患排查整改,確保防汛工作無漏洞。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