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5日是“3·15國際消費者權益日”,“凝聚你我力量、共促放心消費”是今年浙江的主題。其中疫情防控期間,強化互聯網工具運用是今年浙江“3·15”的特色之一。3月15日當天,省、市兩級舉行視頻會議,以網絡直播和網絡互動等形式開展活動。當天除前期提交問題以外還設立網絡特別互動直播室,由省市場監管局和省消保委相關工作人員、律師專家團隊,重點就當下消費熱點話題與網友開展網絡互動直播,在線處理投訴舉報,解答消費者疑問,及時回應社會關切,確保“事事有著落,件件有回音”。
2019年,婺城區消保委共受理消費者投訴咨詢共計4950件,其中投訴3623件、咨詢1327件,處理率99%,為消費者挽回經濟損失330余萬元。
其中食品類主要反映食品變質過期、食材不新鮮、含異物以及缺斤短兩等問題,服裝鞋襪主要反映服裝脫線、褪色、鞋類脫膠以及售后問題,交通工具投訴主要集中在質量、車險、售后等問題上。
從投訴性質看,普通的質量問題、售后服務等還是占了大頭,而汽車、裝修等大額消費的糾紛也逐年增多,婺城區市場局通過對投訴數據進行分析,形成以下幾方面消費建議:
老年消費者購買藥品和保健品時要提高辨別意識,不要盲目聽信養生講座和宣傳,應通過正規的渠道購買保健品,認準保健食品標識,索要銷售憑據,切忌通過非法的會議銷售等途徑購買保健食品。
消費者在跟中介公司簽訂房屋租賃合同時,應詳細查看協議內容,慎重選用網絡借貸平臺等新型付款方式,警惕個人信息泄露,防范個人征信風險。
消費者在路上遇到可以免費進行皮膚護理的推銷或者廣告時一定要留個心眼,不要輕信,不要隨意跟人走,如果已經進去美容店也要把握原則,不該花的錢不要亂花,不要耳根子一軟,事后后悔莫及,難以維權。
消費者選擇教育培訓機構時,要查詢其辦學資質,簽訂合同要謹防不公平格式條款,切勿輕信商家的免試拿證、代報名、代考試等不實承諾。
消費者辦理預付卡時,應選擇資質齊全的商家,辦卡金額要適度,不要輕信商家的口頭承諾。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