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傅偉炎、彭麗莎)11月17日至18日,全省青少年“真善美”種子工程暨家國情懷培養工作培訓會在婺城召開。會議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青少年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交流學習全省“真善美”種子工程建設的經驗做法,動員部署下一步工作。
團省委副書記王慧琳、周蘇紅,省委宣傳部志愿服務工作處四級調研員李一邦,省教育廳宣教處副處長呂明再,市領導陳玲玲、陶葉萍,區領導蔡艷、朱利群、胡小榮、趙燕華,各市、縣(市、區)團委主要負責人和各省屬高校團委負責人等參加相關活動。團省委副書記周蘇紅主持會議。
17日下午,王慧琳、周蘇紅一行先后來到東市街小學、古子城等地,觀摩婺城區青少年“真善美”種子工程建設相關情況,實地體驗建設成果,交流分享建設經驗。18日上午召開的會議上,副市長陶葉萍,區委副書記、政法委書記胡小榮先后致辭。隨后,浙江大學團委、浙江省杭州高級中學團委、共青團瑞安市委、嵊州市初級中學團委、共青團金華市委、金華市南苑小學就各自在推進青少年“真善美”種子工程建設方面的經驗做法先后作了交流發言。
就如何持續深入推進青少年“真善美”種子工程,王慧琳強調了三點要求。一要提高思想認識,充分認識實施青少年“真善美”種子工程的重要意義。二要找準定位方向,牢牢抓住實施青少年“真善美”種子工程的關鍵環節。三要注重切實有效,努力形成實施青少年“真善美”種子工程的整體合力。
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做好青少年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事關黨的執政基礎。在大量調查研究的基礎上,團省委率先提出面向青少年實施“真善美”種子工程,探索運用“一體化”培養新理念,建立貫穿青少年成長全過程的黨團隊銜接新模式,打造全鏈條的思政育人新體系。今年以來,婺城各地、各高校圍繞開展“真善美”大學習、大尋訪、大實踐、大傳播的四大集中行動,推動“真善美”思想引領落地落實,形成了一些好做法好經驗。
在婺城區城東街道東市街小學校園內,有的同學在認真剪紙、有的同學在高唱婺劇,正沉浸式體驗傳統文化的魅力。文以載道,文以化人。東市街小學借助傳統文化,全方位推進“真善美”種子工程建設。
除了開展傳統文化學習等“大學習”活動,東市街小學還開展了“真善美”大尋訪、大實踐和大傳播活動。學校的師生們尋訪聆聽抗美援朝老兵、抗疫志愿者、救人英雄王亮、拆彈專家王厚鑫等英雄人物故事;積極參與光盤行動、走訪紅色基地、割稻子、撿垃圾等實踐活動;舉辦黨員校長開學第一課、兩書一信、紅領巾公益課堂等傳播思政“微課堂”。自“四大”集中活動開展以來,東市街小學的孩子們更加理解“真善美”的內涵。
同樣,離東市街小學不遠處的古子城,是婺城紅色文化最集中的地方。共青團婺城區委以古子城為中心,分別以“文化傳承”“非遺實踐”“紅色研學”為三大主題,設置三條研學路線,讓學生們全面體驗“指尖上的古子城、舌尖上的古子城、足尖上的古子城”。
沿著酒坊巷,有八詠樓、邵飄萍故居、紅軍巷、臺灣義勇隊舊址、浙江潮舊址等紅色教育陣地。截至目前,古子城研學基地已吸引200多個黨團隊組織、5000多人次到此開展“真善美”種子工程研學,大家在尋訪中了解并弘揚婺城傳統文化,在實踐中傳承紅色基因。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