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王靜姝)“你現在是在哪里?會坐公交車嗎?”“現在我要說三樣東西,在我講完之后,請您重復一遍,并記牢,等一下要再問您的哦。”近日,安地鎮殘疾人之家迎來了幾名身著白衣的“客人”,他們面帶微笑,與殘疾人朋友對面而坐,輕聲細語地引導他們回答相應的問題。
這是婺城區殘聯為轄區內殘疾人之家組織的專項評估活動,邀請來自金華市第二醫院康復科的醫生,前往各殘疾人之家,通過簡易智力狀態量表、Hauser步行指數、日常生活能力量表等專業量表,對每位在殘疾人之家生活的殘疾人進行精神、智力、肢體等狀態的專業評估,讓他們更加清楚地了解自身的情況,較大地提升他們對康復訓練的信心和積極性,同時為制定康復計劃提供依據,為殘疾人之家機構保障人員指導殘疾人康復提供方向。
“平時多組織些活動,讓他們多和社會接觸。晚上回家可以看看電視節目,放松放松心情。”在耐心整理完評估結果后,醫生根據每個人的不同情況,給出了相應的康復指導,同時對殘疾人之家開展日常康復活動也提出了建議。醫生們溫柔的話語與和藹的態度也讓平日里不太愛和陌生人說話的殘疾人朋友們出了笑容。
“醫生會根據評估結果進行‘量體裁衣’,為殘疾人朋友制定不同的康復計劃,并對機構保障人員開展有針對性的指導,讓他們幫助殘疾人完成日常康復訓練。”婺城區殘聯黨組成員汪慶平告訴記者,通過日常對殘疾人之家的走訪調研,他們注意到有很多殘疾人及其家屬,對自身(患者)身體機能及康復知識缺乏了解。同時,殘疾人之家的保障人員都是非專業出身,沒有經過系統的康復培訓,需要學習相應康復技能。因此,婺城區殘聯創新舉措,在金華地區率先開展專項評估活動,邀請專業醫生為殘疾人之家提供上門服務,從而提高殘疾人朋友們的康復水平,增強他們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金華市第二醫院康復科劉建英醫生告訴記者:“通過專業的評估,能夠準確找到每個康復員(殘疾人)存在的問題,提供個性化的康復指導,實現從醫院的專業康復訓練、殘疾人之家輔助康復員學習到家庭自我康復的逐步銜接,促使康復員重新參與社會活動并提高其生活質量,履行其應盡的社會職責。”
對于殘疾人群體來說,專業的康復訓練是極為重要的治療內容,而專業的評估是康復過程中的重要環節。“這樣的評估真的很好,醫生的建議能夠幫助我們找到接下來康復治療的方向。”在城東街道麥地殘疾人之家,小晨(化名)的母親張女士陪著小晨完成評估后欣慰地說道。據了解,小晨是一名智力障礙三級的孩子,2019年來到麥地殘疾人之家。起初,她生活在自己的“小世界”里,不愿與人溝通,經過一年多的學習、生活,她慢慢變得活潑開朗。“在這段康復訓練的時間里,通過做手工,參加看電影、繪畫、義賣等集體活動,小晨的狀態越來越好了,相信通過今后的康復治療,她能更好適應社會。”張女士說。
“受生理、教育、社會活動范圍等因素限制,不少殘疾人群眾康復存在困難。婺城區殘聯主動作為,把專業性強、質量高的評估送入殘疾人之家,幫助解決殘疾人的實際困難,讓他們更快適應社會。”金華市殘聯教就部部長江洲震表示。
康復是殘疾人工作永恒的主題,是殘疾人最迫切的需求和最熱切的期盼。目前,區殘聯已完成對全區13家殘疾人之家的殘疾人康復評估工作,精準而有效地將溫暖服務送到殘疾人身邊。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