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邱琪)近日,記者走進婺城區竹馬鄉下張家麻園自然村管網下地改造施工現場,只見一輛小型鏟車正在挖土平路,不時發出隆隆的機器聲,工程車來回穿梭,現場工人們也在路邊干得如火如荼。記者了解到,當前竹馬鄉下張家各個自然村正在對供水、供電、通訊、排水、天燃氣等管網進行下地改造,改造完成后不僅能補齊農村生活品質短板,農村居民的獲得感和幸福感也將不斷提升。
“村莊管網下地改造的順利實施,得益于婺城區領導干部代表和‘一府一委兩院’負責人走進人大代表聯絡站活動的開展。”據竹馬鄉下張家村黨支部書記錢瑞華介紹,近年來,下張家村積極響應上級各部門對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要求,大力開展美麗鄉村建設,先后實施了污水處理工程、村莊道路建設、農村住房改造、居家養老服務照料中心、村文化禮堂等基礎設施建設,使村莊舊貌換新顏。然而美中不足的是,因自來水管老化等因素,近三四年間下張家村各種斷水、漏水問題不斷出現。今年6月上旬,市、區人大領導帶隊到竹馬鄉人大代表聯絡站開展主題活動,接待基層代表和聯系群眾,傾聽群眾心聲,了解社情民意,推動解決代表群眾關切問題。在活動中,錢瑞華結合下張家實際提出了村莊管網下地改造這一建議。
“很驚喜,提出建議后,區領導第一時間作出回應,并要求有關部門進行現場研究,確保將建議落到實處、取得實效。”錢瑞華表示,活動結束后,有關部門積極和自己對接相關工作,從立項、招標至開工,主動做好服務,并給予政策以及部分資金方面的支持,共同研究推動下張家村莊管網下地改造這一項工作。“目前已經完成總工程量的一半,預計在12月底全面完成村莊管網下地改造工作,到那時家家戶戶的生活品質又將迎來新的蛻變。”錢瑞華高興地說道。
如何打通人大代表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努力實現“民有所呼、我有所應”?記者了解到,自2012年婺城區各鄉鎮(街道)人大代表聯絡站建成運轉以來,各級人大代表依托該平臺積極投入到化解社會矛盾、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的第一線,既關注老百姓“房前屋后”“針頭線腦”的小事,也對接黨委政府“中心工作”“重點項目”等大事,以務實的工作成果贏得了人民群眾的好口碑。今年6月份以來,婺城區又在全區27個鄉鎮(街道)人大代表聯絡站全面開展“領導干部代表和‘一府一委兩院’負責人走進人大代表聯絡站開展助推矛盾糾紛調處化解‘最多跑一地’”等主題活動,由區領導帶隊,進入各個站點面對面聽民意,解難題,開辟了區委、區政府重點工作落實、民生難點問題解決的“快車道”。
眼下,聚焦基層代表和人民群眾普遍關注的熱點、難點問題,婺城區領導干部代表及部門負責人來到各鄉鎮(街道)代表聯絡站,與人大代表、群眾“面對面”交流,推動民生問題在一線得到有效解決,已經成為婺城的一種常態化做法。近幾個月,如同竹馬鄉下張家村,一幕幕協調解難題,部門給回應的熱烈場景,在婺城各個鄉鎮(街道)接連上演,讓廣大基層代表和人民群眾備受鼓舞,直呼暖心。
主動作為、靠前服務。據悉,接下來婺城區人大常委會將認真抓好人大代表聯絡站的提檔升級工作,按照拓面、完善、創新、提效的原則,牢固樹立精品意識、服務意識、實效意識,完善制度機制,整合優化平臺,體現特色亮點,在創示范、建樣板、樹形象上下功夫,著力打造婺城特色的代表聯絡站品牌。同時,聚焦實效化解民生難題,常態化開展活動,推動人大代表聯絡站真正發揮出反映民情“直通車”,為民服務“連心橋”的作用。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