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唐艷霞)近日,記者在婺城區法院訴訟服務中心看到,前來辦理業務的市民“來去匆匆”。從材料的提交、審核到受理,辦理簡易訴訟案件手續的市民在十五分鐘左右就能完成這一整套流程,最后及時收到案件受理成功的短信通知。
今年11月中旬,婺城區法院訴訟信息采集中心正式投入使用,作為全市首家訴訟信息采集中心,中心實現立案、編目、掃描、排期、送達、中間柜儲存全鏈條、無障礙、一站式訴訟進程流轉。目前,民商事案件平均審理天數環比下降14.36天,立案與開庭間隔時長同比縮短13.42天。
徐秀英是金華成泰銀行的訴訟法務,批量進行金融借款訴訟案件業務辦理是徐秀英工作的“常態”。她說,由于案件數量大,資料上傳和費用繳納等流程需要到線下窗口辦理。得益于法院訴訟信息采集中心的建立,案件的“落地”速度有了明顯加快。
婺城區法院訴訟信息采集中心是訴訟服務中心的一部分,采集中心集中人員辦公開展實時流轉。徐秀英提交的訴訟案件資料在完成受理后,就被送到訴訟信息采集中心由法官助理負責核對案卷材料,根據審判實務制定三級目錄,開展案卷精細目錄編撰工作,并由法官助理通過大數據分析、審判員審判風格分析、案件難易程度預判等方法,開展集約化、定制化、緊湊化的案件排期工作。對于簡易訴訟案件,徐秀英在第二天就能收到等待開庭的通知,極大縮短了案件的處理時間。
“一般來說,20天之內就能完成案件的結案處理。”婺城區人民法院立案庭法官助理章昉炅介紹,訴訟信息采集中心完成集成化辦公后,大大減少了案件流動過程中的時間差,減少人為安排造成的時間消耗。立案和開庭等候的短信通知一般在兩天之內送達,在十五天左右安排開庭。即使是職權范圍外無法處理的案件,法院也通過中心進行在線跨境立案,實現100%受理。據統計,中心共編撰目錄7999次542741頁,共開展案件排期8073次,立案與開庭間隔時長同比縮短13.22天,跑出了“加速度”。
除了提升效率,強化服務水平,實現便民惠民,訴訟信息采集中心還全面實現“無紙化辦公”。記者看到,中心配備專業掃描外包人員以及高精掃描儀,力爭所有案件當天立案、當天掃描的同時做到案件線上提交,線上受理。在案件移送、傳遞都在線上進行的同時,存留的案卷也被暫時安置在“案卷中間柜”中。
婺城區法院訴訟信息采集中心還通過電話、短信、電子郵箱、移動微法院等方式開展電子送達,突破時間、空間的阻隔,將所有的訴訟材料第一時間發送到手機等移動終端,當事人在指間就能瀏覽各類訴訟材料。通過全市首家訴訟信息采集中心的建立,婺城區法院將大數據手段充分融入應用到法院立案、審判、執行全過程,充分發揮信息技術的作用,促進司法體制改革和司法智能化建設縱深發展。截至目前,中心共收案件7999件,掃描案卷542741頁,實現無紙化立案率100%,實現案卷掃描率100%。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