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朵金茶花,千年幸福城。
剛剛過去的2020年,婺城區以“高質量、走前列、答高分”的奮斗姿態,以大格局大視野大擔當大手筆大情懷,縱深推進“雙城”戰略走深走實,縣域治理現代化婺城樣板雛形初顯,“五朵金茶花”爭奇斗艷,“六大幸福城”惠澤民生,曬拼創連續三個季度獲全市優秀,各項工作實現“全年進、滿堂紅”,為忠實奮力譜寫“重要窗口”建設婺城華彩篇章寫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一元復始,萬象更新。在這幅氣勢磅礴、美不勝收的壯闊畫卷中,2020年婺城發生了許許多多的幸福故事,譜寫了一曲砥礪奮進之歌。當2021年的第一縷陽光灑落在婺城大地上,讓我們一起看一看、聽一聽、品一品,揭秘“和美金華·花滿婺城”的“幸福密碼”。
一把安居鑰匙開啟幸福生活
2020年7月14日,在高鐵新城(一期)舊城改造國有土地房屋征收集中簽約儀式上,被征收戶趙愛球拿到了夢寐以求的新房鑰匙,而就在此前一個月,趙愛球一家四口還蝸居在肉聯廠宿舍不到60㎡的房子里。這一把把鑰匙,不僅開啟了房門,也開啟了她對未來美好生活的向往。
趙愛球的新房鑰匙,是近年來婺城提速發展的一個生動例證和具體體現。自2020年6月24日征收簽約工作啟動以來,短短1個月時間,13個征遷小組80多名干部掛圖作戰、攻堅克難,六大征遷區塊,1075戶個人住宅房屋,12天100%完成評估,20天100%完成簽約。征收工作一次次刷新“婺城速度”。
這份速度,來自于婺城趕超圖強的初心。高鐵新城是婺城“回歸主城作戰”的重要戰略設想,高起點定位、高標準規劃、高質量建設高鐵新城,不僅能滿足當地群眾對改善居住條件的呼聲,滿足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更是實現高質量發展、建設宜居城市的重要載體,是婺城區趕超圖強的一次大擔當、大手筆、大攻堅、大發展。
今天的婺城,正迎來城市建設新一輪高潮。根植城市有機更新理念,高鐵新城區塊將被打造成為產業布局科學、金融商貿繁榮、街巷空間合理、街景風情浪漫、生態環境優美、基礎設施配套完善、舊城改造成效顯著的高端、時尚、大氣、繁華,活力四射的城市空間,成為全市高鐵主入口門戶界面。
一個飛揚小鎮引領“智”造未來
2019年5月9日,婺城區第一個以特色小鎮為形式的產業集聚平臺——飛揚智能制造小鎮正式開工建設。2020年5月9日,飛揚小鎮萬里揚乘用車變速箱“智”造車間,年產300萬臺套液力變矩器項目已機聲隆隆。短短一年時間,飛揚小鎮從動議到簽約,從開工到投產,刷新多項紀錄,已成為婺城征地最多、報批最多、供地最多、項目簽約最多、落地建設最多的產業集聚發展平臺。
飛揚小鎮乘風飛揚的故事,是婺城創新工業平臺招引運作模式中的一個典型案例。在這個過程中,婺城用長期服務和較好的營商環境精準地引進一批投資強度大、科技含量高、創新能力強的大項目好項目,不斷增強工業經濟發展后勁。婺城超常規構筑高能級平臺。婺城區把飛揚智能制造小鎮作為婺城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新引擎、新動能、新平臺來打造,參與項目的各部門單位都鉚足了勁、拉滿了弓,全力服務項目規劃建設。婺城以商引商推動產業集群集聚。聘請以招商招才大使,成立了飛揚智能制造產業基金,專門用于支持汽車零配件產業上下游項目的引進、企業的兼并重組和重大項目的投資,從而加快打造全產業鏈的專業產業集群。2020年,小鎮實際完成固定資產投資4.63億元。成功簽約落地項目10個,在建產業項目5個。
今日的婺城,在林立的塔吊、非凡的速度中嶄露頭角,以其日新月異的蓬勃生機,展現了婺城工業經濟的新成長,它們正承載著婺城區高質量建設都市經濟創新城的夢想,放飛希望,揚帆遠航。
一塊代辦品牌傳遞民情溫度
不久前,在婺城區社會矛盾糾紛調處化解中心城區分中心(簡稱“婺城矛調中心城區分中心),在民情民訪代辦員“宋大姐”團隊的調解下,市民吳先生與鄰居之間因為違建和預防高空拋物造成的不快得以化解。一樁重要心事落地,鄰里間也重新綻放笑臉。
怒氣沖沖進門來,高高興興回家去,在婺城各矛調中心,這樣的故事幾乎每天都會發生,而這也正是婺城區不斷深化“基層黨建+社會治理”創新的一個縮影。近年來,婺城區在全市率先推行民情民訪代辦,以“微笑辦、暖心辦、我來辦、馬上辦”的服務要求,嚴格落實首接首辦責任,建立“1371”信訪事項快速辦理制度。開展“網格代辦”便捷代辦服務。在鄉鎮開通民情民訪夜班車,在街道構建“1+X”代辦服務微網格,與“區代辦中心、鄉鎮(街道)代辦站、村社代辦點”實現四級聯動代辦體系,實現代辦服務全覆蓋,群眾零跑路。目前全區已組建鄉級特色代辦團隊18個,區機關部門專業代辦團隊17個。涌現出城西“宋大姐”、新獅“新絲路”、公安“陽光節潔幫”多個知名代辦品牌。
截至目前,婺城區共代辦民情民訪事項6318件次,辦結率99.95%。民情民訪代辦“婺城模式”獲《人民日報》點贊。
一片低產薄地化身希望田野
剛剛過去的收獲季節,乾西鄉柵川村的千畝金泉畈稻田基地里,一群游客來此親近稻田,體驗純樸的農耕生活。而僅僅一年前,這里還是低產薄地。由于近20年未種稻,這里存在苗木地、水塘地、沙地等情況。大部分土壤養分缺失,耕地地力被破壞。
金泉畈的蝶變故事,是婺城實施農業“標準地”改革,創新推動鄉村振興的一個典型案例。婺城把農業定位為“都市農業”,以“花滿婺城”為抓手打造鄉村振興升級版。在產業招引方面,率先提出農業生產力布局規劃和產業優勝劣汰的獎懲退出機制,設置控制性指標和畝均投入產出,在全市首推農業“標準地”履約保險,大力開展“標準地”改革,招引農業項目22個,新增農業“標準地”項目42個,面積19394.43畝,總投資27423.05萬元。
在合作機制方面,全面推進“十鄉百村”鄉創婺城行動,積極探索打造黨委引領、政府主導、鄉鎮組織、村集體及村民參與、企業建設、村兩委協調、金融機構配套及多方社會組織共同參與的“7+X”模式,謀劃44個鄉創推介項目,到位資金達21211萬元。在扶貧攻堅方面,對38座傳統小水電站開展資產重組、數字化改造、智慧化運行,打造綠色小水電創建新樣板,提高年收益1000余萬元。每發一度電,都會“福”射到全區近100個相對薄弱村,助力近4000名低收入農戶增收。
一場垂釣大賽網羅四海經濟
2020年6月26日,上千名來自全國各地的垂釣愛好者相聚在安地鎮,參加2020浙江·金華燕語湖庫釣公開賽。這是近年來國內規模最大、流量最大、水平最高、獎金最高的釣魚競技賽事之一。本次活動大力推進“社交+電商+制造”的新業態新模式,網絡點擊觀看超1.6億人次,帶動消費超2億元。
近年來,婺城區圍繞建設“婺城水·幸福城”“花滿婺城·幸福城”,大力發展山水經濟、賽事經濟,先后舉辦了瑯琊中國山水四項、莘畈萬人毅行大會、安地半程馬拉松等24場大型節會活動,參與人數達50余萬人次,旅游收入增幅位居全市首位。燕語湖國際垂釣中心為婺城帶來的不光是全國垂釣愛好者,婺城交投集團還將依托專業垂釣、水上運動、汽摩越野等綜合賽事項目,深入開發婺城文化、旅游、體育等產業。滿足用戶垂釣體驗、購物、旅游休閑等多種需求的娛樂生態鏈,使婺城成為集旅游、休閑垂釣和水上運動于一體的旅游休閑目的地。以全域旅游吸引更多游客,帶動周邊村莊餐飲、民宿業態發展,助力婺城鄉村振興。
一座文明城市彰顯幸福基因
走進北苑小區,只見綠樹蔥蘢,小區內環境整潔,步入其中猶如漫步公園,讓人心曠神怡。小區居民胡艷跟隨著音樂跳起了廣場舞,好不愜意。北苑小區始建于上世紀90年代,通過老舊小區改造,小區的路面、墻面、管道、管線等都進行了修繕、更新,特別是采取了雨污分流、管網線下沉等一系列整治措施之后,昔日的大雜院蝶變為“美麗家園”,可謂是“脫胎換骨”展新顏。
北苑小區環境的蝶變,是近年來婺城區老舊小區改造的一個縮影。這幾年,婺城緊盯背街小巷、老舊小區等與市民生活密不可分的場所,對標創建測評標準要求,對區域內303個老舊小區從地面、立面、樓面與小區環境分批次開展老舊小區改造、污水管網建設工作,徹底根治墻體破舊、樓道臟亂、亂搭亂建及設施缺失等問題,完成286個老舊小區改造,增設停車泊位12.85萬個,粉刷墻體124萬平方米,修復樓道28546個,打造了和諧宜居的城市環境,擦亮了城市名片。除此之外,婺城區還對背街小巷進行了“示范樣板”打造。一條條曾經“老、舊、亂”的小巷,以最鮮明的特色或歷史印記為主題,通過環境整治、細節雕琢得以再現“芳華”,為城市的顏值內涵提檔加分。
上面這樣故事,每天都在婺城大地上發生,讓我們心里充滿了幸福感。
不久前,婺城還有一件喜事。
北京時間2020年12月8日,國際灌排委員會第71屆國際執行理事會,公布了金華婺城白沙溪三十六堰為世界灌溉工程遺產。它是全國第23個、浙江省第6個、金華市首個世界灌溉工程遺產。
近年來,婺城區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創新實施“都市經濟創新城,美好生活幸福城”的“雙城”戰略,著力打造“和美金華·花滿婺城”城市品牌,以《親愛的婺城,親愛的你》的城市文化、“聞著花香回故鄉”的鄉賢文化、“擔當趕超、婺城圖強”的圖強文化,推進“微笑辦、暖心辦、我來辦、馬上辦”作風,形成“婺城一家親”的良好環境和氛圍,以“實把力”和“金護秋”的拼搏實干精神,強力推動縣域經濟轉型發展。2020年前三季度預計完成地區生產總值(GDP)同比增長3.2%,列全市第2,“曬拼創”連續三季度優秀,數項主要經濟指標位居全市前列,交出了高質量發展優異答卷,為建設浙江“重要窗口”貢獻婺城力量。
記者李英昌\戴翔\蔡君楠\徐美琴\梁亞偉\馬曉芬\張苑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