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張苑)日前,在涓涓白沙溪畔,得益于婺城區“公益創投”項目孵化政策的支持,婺城區漆畫技藝非遺傳承人倪建新帶著他的學生們,用一筆大漆描畫朵朵山茶綻紅,淵淵白沙初陽,傳承非遺藝術,留住淡淡鄉愁。
倪建新身旁,圍著一圈專注的學生,他們有的不過十幾歲,有的已入中年,有的是半生不曾出過遠門的老農,有的是從遠方來到金華求學的孩子。每到周末,他們都從四面八方趕來這里,與大漆對話,同師傅學習。動人的漆畫藝術消除了巨大的年齡差,“公益創投”機制為漆畫藝術傳承創造了更多新的可能。
自18歲時初學漆畫,年復一年,這壇大漆已伴著倪建新走過了46個年頭。“既然下決心要做一件事,就要堅持一輩子,把它越做越好。”老匠人的言語淳樸無華,卻擲地有聲。一幅漆畫可大如屏風,可小如扇面,從一遍又一遍地打底,到幾番費思量的輪廓設計,再到一次又一次的調色配比,一個個局部落筆的把握,一層覆蓋一層的鋪陳描畫,各色人物花鳥活態漸生,頗顯氣度,一幅稍精致的作品,倪建新總要忙活半月有余。
舊時各家請漆工師傅上門,多是因為婚嫁之儀或喬遷之喜將近。在八九十年代,因為活兒多,時間緊,倪建新手頭總會備上一個小本子,按各家的好日子做好排期,漆好了新郎家的大床、衣柜等大紅大件,又趕去畫新娘的床頭柜、書柜、圓桌等喜慶嫁妝,婚禮當日,兩家物件往婚房里一放,便是天造地設的一整套。一把把的大紅喜糖被塞進倪建新手里,讓愛吃甜食的他甜在嘴里,樂在心里。
“我年紀大了,但是漆畫藝術不能老,更不能丟。”倪建新說。一晃數十載,倪建新執著一筆漆畫技藝,創辦漆畫傳承基地“紫陽漆畫館”,先后落地公益創投項目“漆畫進校園”“漆畫進社區”。這一陣陣政策東風為他的漆畫傳承之路帶來了強大的支持力。他走進莘畈鄉、箬陽鄉,以大漆墻畫助推鄉村文化建設。年過花甲的倪建新感受到了婺城大地徐徐吹起的“文創風”,在逐步恢復傳統漆畫技藝的同時,試水文創,讓漆畫藝術連接人們記憶里的鄉愁。
據了解,自2014年起,金華市落地“公益創投”項目,逐步探索項目孵化模式。2018年,婺城區啟動“公益創投”項目試點工作。2020年,婺城區“公益創投”項目從原先試點的六七個增加為21個,創投資金增加到200多萬元,項目涵蓋社會治理、文化傳承、婦女增能、專業服務等多個領域,在較大程度上精準對接了社會需求,促進了公益組織的專業化管理和運營,孵化了各公益相關行業的可持續發展,并促進了志愿者團隊的搭建,為項目成長提供了有力杠桿。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