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街立面改造快馬加鞭,公共環境衛生全面提升,文化禮堂引領鄉村振興……民生小事映初心,一枝一葉總關情。2020年,婺城區一步一個腳印,以扎實的民生實事描繪出一幅飽蘸民生溫度的幸福畫卷,讓生活在這座城市的百姓時時看見幸福。
沿街立面改造快馬加鞭
“主題多樣的墻繪讓人耳目一新,路邊雜草叢生的荒地搖身一變成了家門口的小花園。生活在這里,真的越來越舒心。”不久前,青春西路沿街立面改造全面完工,家住地質大廈附近的王新麗由衷感嘆道。
據悉,青春西路沿街立面改造工程全長606米,共有22幢房屋位列其中。改造涉及建筑外立面噴漆整治,沿街店面招牌更換,空調外機罩規整,雨棚、防盜窗安裝等,改造過程非常注重人性化設計,為市民朋友們貼心增設了非機動車停車位、人行道地標、道路側石標識等設施,大大提高了周邊百姓對生活的獲得感、對政府的滿意度和對未來的期待值。
這只是婺城區沿街立面改造工程建設的一個縮影。2020年,婺城區十大民生實事加碼推進、氣勢如虹,城鄉面貌的煥然一新,也為接下來的“幸福名城”建設夯實了基礎。
公共環境衛生全面提升
和沿街立面改造一樣,公共環境衛生在2020年也有了更密集的“排兵布陣”。
日前,在蘭溪門垃圾中轉站內,幾輛垃圾收集車正有序地排列著,準備卸下“擔子”。“現在比原先好太多了,這項改造工程真的是造福百姓。”市民秦勝的話語中透露著幸福。
作為2020年婺城區民生實事之一,去年6月初,婺城區投資40余萬元對蘭溪門垃圾中轉站進行了全面提升改造,并于9月中旬通過竣工驗收,正式投入使用。改造后的蘭溪門垃圾中轉站不僅提高了垃圾中轉效率,群眾的滿意度也更高了。
見微知著,枝葉關情。2020年婺城十件民生實事散發的溫暖,正輻射越來越多百姓的日常生活。接下來,婺城還將繼續加強日常管理和保潔,不斷改善城鄉公共環境衛生,以實際行動和成效不斷提升群眾的幸福感和獲得感。
文化禮堂引領鄉村振興
“走起來、走起來,身體與音樂節奏融為一體。”日前,在竹馬鄉下張家村文化禮堂,排舞隊員們在專業老師的指導下載歌載舞,歡笑聲此起彼伏。
竹馬鄉下張家村是遠近聞名的“茶花村”,其文化禮堂在全省首創“文化禮堂+文創產業園”模式,緊緊圍繞茶花主題,在一樓為村民體育鍛煉提供活動大廳,在二樓布局農家書屋、婺劇展館、油畫室等文化活動室,在三樓展出村史村志、好人好事等,在四樓打造茶花博物館與會務中心,極大方便了當地群眾的文娛生活。
2020年以來,婺城區以農村文化禮堂為鄉村振興抓手,推動文化禮堂規范化管理、常態化使用、可持續發展。一座座布局更加合理、功能更加完善的文化禮堂,正把文化生機注入美麗鄉村,將鄉風文明播進農民心田,成為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的“新地標”,繪就鄉村振興的壯闊藍圖。
看似家長里短的小事,訴說的卻是雪中送炭的溫暖。民生實事關系全區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群眾利益息息相關。接下來,婺城還將著眼大局,充分把握人民群眾生產生活需要,提質提量推進各項民生實事,為實現婺城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作出新貢獻。(記者梁亞偉)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