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婺城工匠”風采錄
新時代是奮斗者的時代,是逐夢人的時代,更是實干家的時代。當今社會,工匠精神已成為建設全面體現新發展理念城市的最強音。這是一個人成就事業的精神動力,是立身處世的優秀品質,是個人日臻完美的拋光刀。
為大力培育和弘揚工匠精神,進一步引導全區廣大職工學習工匠、爭當工匠,建設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勞動者大軍,2021年上半年,婺城區組織開展了“婺城工匠”認定工作。經評審和公示,產生了共10名“婺城工匠”。他們懷揣著職工崗位責任感、職業榮譽感、企業歸屬感和歷史使命感,精益求精,躬耕一隅,不斷推動創造一流技術、一流產品、一流業績,成為婺城崛起的強大支撐。
記者徐美琴徐樂
練正池
領軍機械行業技改探新途
他是金華市新華齒輪有限公司工藝總監、機械工程師、技師,曾獲浙江省“百千萬”高技能領軍人才培養項目“優秀技能人才”“金華市技能之星”“金華市首席技師”等殊榮。
1999年,練正池入職金華市新華齒輪有限公司,從基層開始摸爬滾打逐漸成長為可以獨當一面的高級技師,同時帶領一批徒弟在技術創新和技術革新方面開拓出一片新天地,充分體現出一個技術工人特有的工匠精神。
他參與的高精度汽車變速箱齒輪CBN珩磨修形技術實現了革新;盤類齒輪鍵槽檢測方法得到了很大的突破和升級;在工裝量檢具方面也做了很多技術創新改造,多方面實現了工裝量檢具的自動化。他從事產品研發設計工作22年,在公司的技術改造、項目研發上實現了多次突破,并獲得4項國家專利。
溫國香
深耕扎染技藝傳承非遺文化
她是金華禾居服裝有限公司總經理,金華市扎染非遺傳承人,曾獲“婺城區文化創意大賽一等獎”等殊榮。
溫國香自小熱愛傳統手工藝,以扎染最精,學其精髓,傳承和發展扎染傳統手工藝。自成立禾居婺州染坊,落戶安地鎮巖頭村以來,她一直孜孜不倦鉆研扎染技藝,將植物染這一種健康的染色方法研究透徹。在此基礎上,她還將扎染這一門非遺工藝形成課程體系,并成功在蘇孟小學、仙源湖實驗學校等院校落地試點。
2019年,溫國香組織開展非遺體驗活動近200場,吸引游客上萬;疫情期間,她嘗試在“淘寶”、“浙中非遺小鎮”線上店鋪上架婺州扎染產品,同時開展非遺相關直播五十余場,累計觀看量三十萬人次。
她憑借自己的努力讓扎染技藝產業化,帶活巖頭村鄉村文旅,增加村民收入。同時,也為金華文旅增添了新的亮色。
在溫國香的努力下,婺州扎染在杭州文博會、義烏文博會、長三角文博會露面展銷,并代表金華非遺項目去往四川、云南、上海等地參加了“未來科技生活節”、“金華代表團慰問扶貧活動”等社會活動,反響頗盛。
張偉 華
妙手生花發揚傳統菜系
他是金華國際雷迪森廣場酒店的行政總廚,曾獲“婺城區技術能手”“金華市技術能手”“浙江烹飪名師”等多項榮譽。
張偉華,18歲參加工作,也是從那一年他開始從事廚師工作,直到現在。在參加工作20多年中,他在本職崗位上奮進好學,虛心向前輩請教,接軌市場發展,不斷探索具有地方特色的菜肴和接地氣的經營模式。他曾擔任多家四星級酒店的行政總廚和顧問,并帶領所在酒店榮獲“浙江餐飲名店”、“中華餐飲名店”等多項餐飲業榮譽,其設計的“古法蜂巢漬火腿”、“千古風流八詠樓”等菜品也成為經典之作。在精進自身廚藝的同時,張偉華還是一位真誠以待、細心傳授的好師傅,在他的言傳身教下,培養出了杜建、劉精偉等一批金華烹飪界的佼佼者。
葉嶺
專注技術研發鑄就專業品質
他是浙江潤華機電有限公司研發總監,機電工程師,曾獲“金華市工業設計結構大賽三等獎”“婺城區企業優秀科技人才”等殊榮。
2010年,葉嶺入職浙江潤華機電,積極拓展新產品開發、技術創新和品質提升工作。在任職公司研發中心經理期間,為提升產品的競爭力,葉嶺對公司的產品、工藝、設備等進行系列化改造,努力鉆研世界上各絞盤的先進技術,助推企業在絞盤技術、工藝、產品性能等達到國內領先水平。他是一名飽含匠心的技術榜樣,以專注、專業、專心不斷突破,是公司員工學習的典范。
他全面主持開發的10T/20T/30T大噸位液壓絞盤目前已全部面向市場;他參與的軍方50T液壓絞盤測試系統研發制作項目已基本完成,只待整體組裝和調試工作;他參與及主持的項目研發累計17項,完成13項,完成專利申請11項。
呂建軍
追求卓越爭當鈑金行業領頭羊
他是金華市三禾電氣有限公司法人代表、工程師,其公司產品榮獲省內外多家供電公司“質量信得過產品”榮譽稱號,他所在企業連續多年被評為“優秀供應商”。
呂建軍銳意進取、攻堅克難,30年如一日,始終堅持對產品品質不斷提升、對工藝技術不斷改進、對產品結構不斷優化。他努力鉆研鈑金技術,不斷實踐探索,持續改進鈑金工藝,并將此技術運用于配電箱設計制作,提高了勞動生產率和產品質量。
“天下大事,必做于細”。呂建軍認為一個好的配電箱,不僅要做到布局合理、外表美觀,還要注重客戶體驗、方便安裝。一直以來,呂建軍始終秉承客戶至上、品質第一的理念,不斷追求卓越,把產品做精做實做細,力求打造更好更優質的產品。他的公司產品銷售額從以前的幾十萬到現在的上千萬,他的公司也成為了配電箱行業的領頭羊。
李愛玲
探索花藝之路“綻放”美麗事業
她是浙江省插花零售業分會理事、金華市插花學會副會長,是婺城區上品花坊的“當家人”,曾獲“金華市技能之星”等殊榮。
1999年,李愛玲開始學習西式插花,從此踏入花藝行業。22年來,她一直勤勤懇懇,一邊學習進修,一邊又將所學知識傳授給學徒們,培養了很多新的花藝人才。2018年,李愛玲攜團隊參加國際三亞熱帶蘭花博覽會,擔任中國傳統插花的技術指導;2019年,她聯合金華市幾位同行一起成立了金華市插花行業協會,規范花藝行業,并在澧浦花木城組織舉辦了首屆“金華杯”主題花藝大賽獲得市領導高度評價。
不僅如此,李愛玲在發展花藝事業的同時,不忘回饋社會,將花藝與公益事業相結合,多年來,為學校、部隊、醫院等單位開設免費培訓花藝課程。
毛建平
精益求精領跑中國變速器技術攻關
他是浙江萬里揚股份有限公司工藝工程院副院長、高級工程師,曾獲“浙江省第十四屆講比活動先進個人”“婺城區青年拔尖人才”等殊榮。
2006年,毛建平加入萬里揚,一直從事產品研發和工程制造研發工作。從最初制圖、零件設計、產品設計、到管理產品、再到帶領團隊攻克技術難題。他刻苦鉆研、精益求精,15年如一日潛心做技術,認真編制和審核每一份設計圖紙,不放過任何一個細小的問題;經常為了技術難題徹夜難眠,通宵查資料、趕進度,奔波于實驗室和裝配現場;深入市場一線調研產品實際使用工況,第一時間參與客戶評價,不斷改善提升產品性能,直到客戶滿意,他始終認為技術創新沒有止境。
一顆匠心經過多年打磨,創造了斐然佳績。在他的推動下,《WLY9150系列汽車變速器》獲2009年度浙江省科學技術二等獎;《WLY8S90汽車變速器》獲2014年度浙江省機械工業科學技術二等獎;《6TS55二軸及二軸六檔齒輪故障率降低項目》獲2019年度浙江機械工業聯合會優秀QC一等獎;WLY6H75M/10W90L系列汽車變速器的研發等10余個項目,被列為浙江省科學技術成果,被確認為省級工業新產品。他享有《萬能突緣及變速器》等2項發明專利,《變速器用副箱鎖銷同步器》等30余項實用新型專利。
張玉春
精雕細琢弘揚傳統文化
她是金華市述章玉石雕刻工作室玉石雕刻師、工藝美術師、婺城區非物質文化遺產傳統雕刻技藝代表性傳承人、浙江省玉石雕刻大師,曾獲浙江省珠寶玉石首飾行業協會“先進工作者”等多項榮譽。
她從事玉石雕刻專業工作20多年,作品多次在省、國家級展會上獲得金獎,并積極開展“傳幫帶”,累計帶徒20多人。
1992年,張玉春開始從事玉石雕刻至今已20多年,創作了大量玉石雕刻作品,在市級、省級、國家級、海內外的比賽中獲得各種獎項累計30余次,得到了多家權威媒體的報道,在省、市、國家級刊物上發表了多篇論文,并贏得多項榮譽稱號,成為被雕刻界認可的藝術創新和引領帶動作用的技能拔尖人才和玉石雕刻大師。2016年,她的玉石雕刻作品《中華美食.滿漢全席》(由180道玉石“菜肴”組成)亮相第九屆海峽兩岸文愽會,驚艷全場。她成功地運用自身的美術專業特長,以玉石作品為媒介,成功的向海內外傳播了中國的傳統藝術。
朱玲球
勇于創新迎難而上
他是金華市益迪醫療設備有限公司生產供應部負責人兼車間主任、技師,曾獲“婺城區職工科學技術創新項目二等獎”等多項榮譽。
2008年,朱玲球入職金華市益迪醫療設備有限公司,開始從事電工工作。在工作崗位上,他勤勤懇懇,認真負責,善于處理工作中碰到的各類問題,特別在對病理攤片機、快速冷凍切片機、生物組織脫水機、生物組織包埋機幾款產品的技術改進上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極大提升了產品的市場認可度。2020年全區開展“經濟圖強、爭先創優“雙月攻堅企業勞動競賽活動的“職工科學技術創新競賽”中對攤烤片機的烤片平臺結構研究項目榮獲二等獎。13年的職業生涯,朱玲球實現了從車間電工、裝配鉗工到公司管理人員的蝶變。
他擁有2項實用新型專利,其技改項目病理切片冷凍、霧化噴霧兩用一體機被列入金華市職工技術創新“薪火計劃”。
鄒新華
專注研發從車工到專利“達人”
他是金華永泰水電工程機械有限公司金加工車間主任、工程師、高級技師,曾獲“婺城區最美職工”“金華市技能之星”等多項榮譽。
1992年,鄒新華參加工作,一直從事金加工工作。在工作中,他任勞任怨,服從分配,認真鉆研,掌握了金加工和鉗工所必須具備的各項技能。
在遇到技術性難題時,鄒新華總是能夠挺身而出,盡最大的努力功克技術難點,得到公司領導的一致認可。2017年他取得車工一級資格和工程師職稱。2019年他主持參與設計制作的7.5MPa伸縮節,能承受的壓力在整個亞洲排名靠前。他的技術水平也得到公司領導和業主的認可,并獲批伸縮節、水庫人字閘門等實用新型專利9項。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