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戴建東、張紅星、攝影黃詩媛
在婺西南的崇山峻嶺間,有一個歷史悠久的村莊。村里人文薈萃、物產豐饒、民風淳厚,這就是塔石鄉上陽村。上陽村雖然偏遠,卻是富庶之地。上世紀三十年代中期,粟裕將軍率領的中國工農紅軍挺進師曾進駐上陽村,開辟浙西南革命根據地。
1988年,金華縣政府授予上陽村革命老根據地村稱號。近年來,上陽村堅持紅色引航,振興美麗鄉村,村莊面貌煥然一新,村集體經濟持續壯大,老百姓的生活水平不斷改善,這片“養在深閨人未識”的黃金寶地走出大山,擘畫了一幅鄉村振興的新圖景。
紅色精神浸潤百姓心田
上陽村地處金華、衢州、麗水三市交界,是金華境內最偏遠的村莊之一。要到上陽去,最近的路線還得從龍游境內過,從龍游十里坪一路往南行駛,峰回路轉間,一座古意盎然的小山村躍然入目。
記者踏上上陽村這片紅色土地,走在鋪滿灰色青石板的古樸老街上,目光不禁被濃厚的紅色文化所吸引。透過一幅幅栩栩如生的墻繪,可以看到戰火紛飛的歲月里革命前輩們浴血奮戰的場景,以及老百姓與子弟兵血濃于水的魚水情。
1934年至1937年,粟裕將軍率領中國工農紅軍挺進師轉戰到上陽村,打豪強、斗地主、分田地、開倉濟民。上陽村中一幢老宅的院門上,至今還留有當年紅軍刀斧砍刮和子彈穿門的痕跡。在村內,隨口詢問一位村民,他們都能說上一段粟裕將軍的往事。
“紅軍第一次來到上陽村,是在一天夜里,一開始老百姓都很害怕,把門堵得死死的,紅軍寧可睡在屋檐下也不會破門進入百姓家里。”紅軍隊伍進駐上陽村時,現年91歲的村民朱根法還只是五、六歲的孩童,可他腦海中的這段記憶卻依然清晰。他回憶道:“紅軍一到村里就開倉放糧,老百姓逐漸消除了恐懼,當時村里還有一位叫項庭進的裁縫加入了紅軍隊伍,負責寫標語、做軍裝。”
“不要怕,我們是工農紅軍,是專門為窮苦老百姓打天下的。”靠著和善的話語、嚴明的紀律、文明的舉止,紅軍贏得了老百姓的信任。后來,當地群眾積極配合紅軍戰士對敵軍展開游擊戰爭,像保護家人一樣地保護紅軍,主動為紅軍提供情報,帶路進襲南坑,留下了眾多軍民魚水深情的故事,在當地群眾之間口口相傳。
“為了把紅色故事傳承下去,村民自編自導自演了一出《十送紅軍》的節目,每年的農民春晚,我們都會把節目搬上舞臺。”上陽村黨支部書記項忠新說。聽著紅軍幫助百姓和百姓擁護紅軍的革命故事,看著全村黨員干部拼搏實干的身影,令人不禁感慨,當年紅軍不怕苦不怕累、一心為民、艱苦奮斗的精神,今天仍在上陽村里延續,生生不息。
千年古村煥發旅游生機
上陽村歷史悠久,人文薈萃。清初,上陽項氏始祖項百恒,采草藥于南山,游醫到上陽,見此地群山如黛,泉流潺潺,肥田沃土,風景如畫,便舉家從蘭溪西鄉東山項村遷居于上陽。上陽村全村以徐、項兩大姓氏為主。據相關記載,上陽項氏為項羽后裔。
作為金、麗、衢三市接壤交界處,上陽村古來為交通匯聚處,商業形成年代久遠,過去村民利用交通及山林之地利,形成早期的木結構建筑群,又因地處山區避開了改朝換代的戰火,歷代建筑得以保存下來,特別是明清婺派民居,保存較為完整。
上陽村,村落雖小,但曾經繁榮的跡象猶在。村內有一條保存完整的明清時代建筑古街,老街呈倒“Z”形,路面用鵝卵石鋪成,造型奇特。老街兩旁,錯落有致地排列著30多處明、清、民國時期的古建筑,這些古宅白墻黛瓦、雕梁畫棟、馬頭高聳,主要代表建筑為有恒堂、存義堂等古宅。
2016年,上陽村被列入省級歷史文化保護利用重點村,在上級有關部門的支持下,上陽村啟動歷史文化名村修復工程,投入900多萬元資金,花費2年半的時間,對33戶明清古建筑,20余幢房屋,共計5803平方米古建筑群進行修復保護,先后榮獲省級歷史文化名村、省級特色景觀旅游名村等榮譽,打響了上陽村歷史文化旅游品牌。
“為了進一步促進旅游產業的發展,我們計劃挖掘上陽‘項氏后裔文化’,盤活老街資源,把部分民宅打造成共享農屋,將古街建筑改造升級為網紅打卡點,帶動旅游、影視、書畫寫生等相關產業的發展,讓全村村民享受旅游發展帶來的產業紅利。”項忠新告訴記者,該項目擬投資230萬元,目前已經完成多戶住房流轉,項目建成后,有望帶動12個工作崗位,每年可為村集體增收40萬元。
紅色引擎賦能鄉村振興
上陽村村口樹蔭交織、河水清澈,村民們茶余飯后坐在觀景廊橋上閑話家常、休憩納涼。“我們村不僅山好水好空氣好,這幾年環境也越來越好了,家家戶戶都蓋起了新樓房,我們生活在這里感覺非常幸福。”村民徐桂香樂呵呵地說道。
然而,眼前寬敞的觀景廊橋在數年前還是一條狹窄的水泥橋,村口平坦的水泥路是一條泥濘的小路,村民出行極為不便。近年來,上陽村兩委堅持黨建引領村莊治理,打造美麗宜居環境,先后修建了觀景廊橋、清水平臺、村口景觀,硬化了路面,修繕了社陽溪水毀工程,基礎設施不斷完善,人居環境得到很大改善。
此外,上陽村還致力于黨建氛圍提升改造,以“古街芬芳、最憶上陽”為主題,將古建筑修繕保護與黨建基礎提升相結合,新增黨建墻繪140余平方米、黨建小品5處,存義堂改造黨群服務中心項目也在穩步推進中。
在村兩委和廣大黨員的帶領下,上陽村的村容村貌發生了巨大變化,先后被評為省級美麗宜居示范村、省級衛生村、省級民主法治村、市級清廉村居、婺城區一類黨建示范點等,上陽村黨支部連續8年被評為金華市五星基層黨組織。
“村里的環境越來越好,大家都積極支持村里的工作。”項忠新介紹,鄉村美起來了,村民腰包也要鼓起來。村兩委積極鼓勵黨員帶頭承包荒地,開辦家庭農場,讓閑置的土地“活”起來,并協調引進小香薯、葡萄、楊梅、櫻桃等經濟作物,常態化聯系科技特派員對種植大戶進行業務指導,并通過和結對單位山山家食品有限公司合作,讓上陽的農產品走出了大山,打響了品牌。
收入提升了,環境更好了,村民滿意了。走進上陽村,村容干凈整潔,民風勤勞淳樸,村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顯著提升。古村深藏于民的“紅色經典”,“項氏后裔文化”的神奇與魅力,正在吸引著越來越多人的關注、探尋和向往,成為上陽村弘揚紅色文化、建設美麗鄉村、發展旅游事業的動力源泉。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