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招才,男,1935年4月出生,1960年6月入黨。該同志在工作中兢兢業業、以廠為家,在水電站建設等艱苦的崗位上沖鋒在前,因工作突出,1989年被評為全國勞動模范,并赴北京參加全國勞模表彰大會。退休后,繼續發揮余熱,在婺城區華電新村社區當樓道長。
在黨感言:聽黨話、跟黨走,發揮余熱,踐行初心。
王招才,1935年出生于浙江省江山縣的一個貧窮家庭。因父親在戰爭中病故,8歲時王招才跟隨母親改嫁。童年的王招才未曾感受過父母貼心的關愛,也因為貧窮而無書可讀。回憶起小時候,王招才唯一的印象就是他獨自一人游蕩在村里的各個角落,每天的愿望就是能吃飽、能看到明天的太陽。
一次偶然的機會,他結識了一位中國共產黨黨員。這位黨員每天都堅持讀書,讓年幼的王招才漸漸地開始渴望讀書認字,想要弄清楚書里到底藏了什么“秘密”。
解放后,王招才參加了掃盲班學習,擺脫了不識字的過去,并且在1954加入了共青團組織。1958年,王招才加入十二局,輾轉于國內各地電站參與工程建設。王招才所做的工作是架子工,工作十分辛苦,且危險性較高,但對于“流浪小孩”王招才來說,他四海為家,能有一份穩定的工作,他覺得十分幸運。也許是當年那位中共黨員的影響,也許是王招才骨子里流淌的“紅色血液”,在1960年他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從此,他聽黨的話,服從組織的安排,積極努力工作,處處為群眾做好服務。
“當時在工友間流傳一句話:‘有什么困難,就找王招才’。我覺得這是對我最大的贊美。”王招才從不認為幫助別人是件麻煩事,反而十分享受這種“被需要”的感覺。對于王招才來說,他的二次生命是中國共產黨賦予的,中國共產黨解放了全中國,讓人民吃飽飯、站起來,他沒有理由在工作崗位上偷懶,面對困難也沒有理由退縮。
憑借著這股“拼”勁,王招才沖鋒在前,直面各種挑戰,連續多年被評為局級先進工作者;1984年,他被評為部級勞動模范,同時當選云和縣的人大代表;1989年,他又被評選為全國勞動模范。
退休后的王招才依然嚴格要求自己,哪里需要他,他就出現在哪里。如今,作為華電新村社區的樓道長,年近九旬的他依然上門收取黨費,維修樓道里的燈泡,參與社區環境整治,用自己的行動,踐行著入黨時的初心。
(記者范卓崢)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