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馬曉芬)“越來越多的青年黨員,在鄉村振興的實踐中貢獻青春力量,在鄉村振興工作中踐行青年責任。”8月23~24日,在央視四套《中國新聞》《今日環球》欄目播出的《今朝鄉村振興新地標》新聞中,出現了婺城青年黨員為“鄉創”項目提供“三服務”的身影,他們為項目提供建設指導、政策解讀等服務,護航項目落地見效。
花滿婺城,山水相依,如詩如畫。如何打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轉換通道?近年來,婺城區圍繞鄉村振興總戰略,以鄉創共創為主線,以“十鄉百村”共創共富·“七色花”行動為主抓手,通過探索“政府、國投、村集體、村民、企業、鄉賢、協會+X”的“7+X”模式,破解美麗鄉村的經營課題。青年黨員深入“鄉創”項目開展“三服務”,面對面了解企業需求,解決項目建設難點、堵點,保障項目在最短的時間內建成,為共同繪就共同富裕先行示范浙中板塊花滿婺城新圖景貢獻力量。
在中國花卉苗木產業智慧博覽園一期——楓隱園里,200余棵造型楓樹與地面、水面、空中多維景觀交織交錯,呈現了“人在景中、景在人中”的詩畫園林意境,令從四面八方趕來參觀的游客驚嘆,更吸引了五湖四海的苗木商前來洽談合作。事實上,為推進該“鄉創”項目落地,竹馬鄉青年黨員組成服務突擊隊,圍繞花博園項目總體規劃,與投資主體、設計單位多次對接、反復溝通,形成概念方案;積極協調處理土地流轉問題,為項目早日落地提供了支持。現在,花博園已引進社會投資近2億元,楓隱園、茶花詩書畫院已開園,茶花精品園一期、紫藤園已基本完成建設,項目的建設成效和帶動效應正在顯現。
在鄉村振興戰場上,婺城青年黨員就像一面面鮮紅的旗幟,譜寫著一曲曲圖強的贊歌,助推著一個個“鄉創”項目跑出加速度、釋放新動能,帶動村民走上共同富裕路。截至目前,全區打造了44個鄉創推介項目,到位資金3億多元,全力打響了“鄉創”婺城品牌。在此推動下,就在去年,婺城全區村集體總收入20萬元且經營性收入12萬元以上的行政村實現全覆蓋;今年1~6月,全區村集體經營性收入5561萬元,同比增長59.48%。由此,從北山到南山麓,從白沙溪畔至婺江之濱,一幅“花滿婺城”的鄉村振興壯麗畫卷已然展開。
接下來,婺城將按照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范區要求,精心實施“十鄉百村”共創共富·“七色花”行動,著力打造以茶花物種園和雙龍風景區、白沙溪三十六堰、熊貓豬豬·兩頭烏國際牧場、燕語湖國際垂釣中心、長山國際設計走廊、南山自然保護區等七個文化IP龍頭項目為核心的共同富裕示范區,力爭到2025年,全區實現村集體經濟年收入30萬元且經營性收入20萬元以上的行政村全覆蓋。
“項目在哪里,青年黨員就在哪里;群眾在哪里,青年黨員就在哪里。”婺城區發改局干部、駐企服務員郭菲菲表示,他們將持續踐行好“三服務·婺城家服務”理念,爭當婺城“鄉創”主力軍,強化農業內部融合、產業鏈延伸、新技術滲透、多業態復合,為進一步實現高水平鄉村振興、高質量共同富裕,貢獻婺城青年黨員的力量。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