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蘇曉婕)“一、二年級‘書包不回家’,三至六年級‘家長不簽字’。”新學年伊始,金華市環城小學提出一個“新穎”的口號,讓家長們連連點贊。除教學質量優化、作業減負,環城小學在課后實施“1+X”模式,在完成作業基礎,利用學校優秀師資和吸收一部分校外資源,為學生提供多層次多樣化的課程體系,發展學生個性特長。
同樣的,在雅畈小學,他們的新學期計劃在作業上也同樣亮眼:從一年級到六年級,回家全沒有作業。怎么做到呢?“40分鐘課堂,安排20分鐘上課,10分鐘學生交流互動完成課堂作業,10分鐘教師批改后及時反饋,把提質減負真正落到實處。”雅畈小學校長朱海峰告訴記者,學校的課后托管還將開展1小時個性化課程特色服務,以體育特色項目活動為主,開展三大球(籃球、足球、排球)和田徑類運動加強學生體質。另外,學校開展創客、國畫、剪紙、婺州窯等地方文化特色課程。
近年來,義務教育中存在著學生作業負擔較重、作業管理不夠完善、校外培訓過熱、超前超標培訓等問題,今年8月,省委教育工作領導小組結合各地市前期深入開展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雙減”)工作開展情況,正式確定金華市為浙江省試點地市,重點圍繞“堅決壓減學科類校外培訓”“合理利用校內外資源”“強化培訓收費監管”啟動試點工作。
9月2日,區教育局召開會議專題推進“雙減”工作,對學校加強校內教學質量、減輕學生作業負擔和提升課后托管服務等作了明確部署,要求學校圍繞持續提高校內教育教學質量、明顯減輕學生過重作業負擔、加快提升課后托管服務水平和全面規范校外培訓機構行為等方面,主動擔當、創新思維,確保“雙減”工作積極推進,穩妥實施。
開學第一天,仙源湖實驗學校就正式開啟“5+1+X”課后托管模式,每天兩小時,一小時做作業,一小時文體拓展,大部分學生在1小時內就完成課后作業。校長張利東介紹,此次晚托班的拓展課內容豐富,有30多個項目,包含體育類、藝術類、科技類、勞動實踐類、非遺類等,基本形成了“雙減雙增一提升”托管思路,增閱讀增運動,提升課后托管吸引力。
在金師附小鳳山校區,開學第二天的一年級新生上課又是什么樣?記者看到,體育課上孩子們的第一個課堂任務就是會排隊,聽到口令后孩子們要學會第一時間排好隊伍,學會守規矩、講紀律;音樂課上,孩子們通過音樂的節拍學會有秩序地進入教室。“會聽說、會問好、會走路、會排隊、會吃飯、會睡覺……通過好習慣的養成來提高孩子們學習效率,增加學習效果。”金師附小副校長周偉英告訴記者,一年級新生并未開始教材內的學習,反而是從培養好習慣開始。
“據我了解,在校學生報過課外興趣班最多的一個星期高達18節,周一至周五每天兩節,周末一天三節,這樣孩子們的課余時間已經完全被壓縮。”金師附小校長俞正強告訴記者,為了更好落實“雙減”政策,學校主要做好兩篇文章,一個就是“雙增”,增加孩子們的閱讀時間、增加孩子們的運動時間;一個就是“雙突破”,突破課堂教學對孩子們的吸引力,突破孩子們自主學習的能力。
下一步,婺城區將進一步提升學校教育教學質量和服務水平,確保“雙減”政策落到實處,構建教育良好生態,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健康成長。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