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邱琪、通訊員錢含情)“指揮中心接到投訴舉報,一酒店門口有非機動車違停,現在看到你們在附近,請立刻去處理。”近日,接到指令后,正在附近巡邏的婺城區綜合行政執法局城中中隊執法隊員陳進立即趕往現場處置。途中,他利用手機終端查看指揮中心的出勤指令詳細信息及現場執法規范要點,并通過可對話、可視化的新型執法記錄儀進行回復:“城中002,收到。”
在這起指令處置工作中,與以往有幾點不同之處:出勤執法隊員的出發點是巡邏車,不是執法中隊;出勤執法隊員是在巡邏中直接接到處警指令,距離現場最近;出勤執法隊員不僅有強大的后臺數據支撐,還有先進的裝備加分。
該變化源自婺城區貫徹落實省市關于綜合行政執法改革的決策部署,以系統集成、高效聯動、整體智治為引領,通過數字賦能、數據互通、融合共享,建立了以云計算、大數據等新技術為特色的區綜合行政執法指揮系統,搭建“一網收集、一網可視、一網調度”系統模塊,實現一個平臺管智辦為基礎的全智治數字執法體系。
打通數據孤島,實現數據互通
“依托省‘152’數字化改革工作體系,在省綜合行政執法集成應用基礎上,構建‘115X’全智治數字執法體系后,可實現數據的收集、分析、運用和共享。”婺城區綜合行政執法改革專班副組長吳小平介紹體系構建時如是說。
據了解,自“大綜合一體化”行政執法改革啟動以來,婺城區將數字賦能、數字智治放在突出位置,大力投入技術研發,將“基層治理四平臺”“12345”熱線、數字城管、110應急聯動等系統融合貫通,實現不同層級、不同部門間的數據協同。特別是今年1月上線的“婺城隨手拍”小程序,將群眾最關心最直接的各類投訴舉報信息歸集到區綜合行政執法指揮系統,實現線上流轉辦理。截至目前,共接收并處理投訴舉報2826件,反饋率100%。
縮短流轉時間,提高辦案效率
“以往,在接到群眾投訴舉報后,指揮中心需要先人工核查接收,并區分投訴件類型,再通過局辦工作群指派給所屬中隊前往現場處置,之后中隊再次通過工作群、電話等方式反饋處理結果,同時遞交紙質版文書,程序多、耗時長。現在通過系統直接派件,指揮中心的平均接收時間已由改革前的10分鐘壓縮到了60秒以內,實現了秒級響應。”區綜合行政執法局指揮中心主任王佳說。
據了解,各基層執法隊收到派件信息后,城區和平原地區的執法人員一般在15分鐘內到達現場,山區的執法人員一般在30分鐘內到達現場,并將現場照片和相關情況錄入區綜合行政執法指揮系統的掌上執法辦案端,系統將針對不同的案件類型提供標準化操作流程,并匹配自由裁量標準、處罰金額及配套文書等信息供執法人員參考使用,實現案件辦理數字化。辦理完成后,系統自動向投訴舉報人反饋辦理結果,并邀請投訴舉報人進行滿意度評價。今年以來,已通過執法辦案組件辦理案件43人件,其中重大案件20件,一般程序案件180件,簡易程序案件231件。
優化執法力量,實現智能調度
在區綜合行政執法指揮系統中可以直觀地看到“一圖看城、一圖聯動、一圖分析”3個模塊,顯示重點區域、風險點位、力量分布等執法信息,并實時顯示網格區域、監管對象、385名執法人員、28輛執法車輛的行動軌跡和基礎信息,正如新聞開頭的一幕,執法巡邏隊員可以就近、即時趕往現場處置,實現執法高效率、快反應。
同時,指揮系統還可以將執法力量向重點區域調度傾斜。如西市街商圈推行智慧商圈管理,實時監測環境秩序、統計分析人流量、建立商圈經營互動平臺,全盤掌握信息,并及時回饋執法動態,當遇執法困境,及時調度執法人員前往支援及疏導。對占道經營、亂堆亂放等不文明行為及時勸阻或處罰。今年以來,已勸導、處置不文明行為502起。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