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徐美琴)生活中,意外總是突如其來,掌握急救知識和技能,是門全民必修課。為著力營造“人人學急救,急救為人人”的良好氛圍,近年來,婺城區通過打造急救陣地、普及急救知識、配備急救設施等,培育更多“急救英雄”,關愛身邊你我他。
讓陣地“救”在身邊
近日,在區紅十字會應急救護培訓基地,44名學員跟著培訓老師學習心肺復蘇、創傷救護、AED使用等急救知識和技能,學員們仔細聽、認真記,現場實操。經過8學時線上理論和8學時線下實操,共有41名學員考取紅十字救護員證書。
作為區紅十字會應急救援隊隊長,為了提升救護能力,學員金偉雄經常來參加救護培訓課程,“我從事應急救援工作已經4年,經常會碰到一些意外情況,面對意外傷害發生的關鍵時刻我必須能在第一時間做出正確的應對措施。”
方暉是金華市明律物業管理有限公司的一名職員,“作為一名物業公司的工作人員,經常要面對一些突發狀況,掌握一定的急救技能是非常有必要的。”所以,這次他也選擇來考救護員證。婺城區紅十字應急救護培訓基地,是一個集紅十字知識傳播、應急救護知識和技能培訓等功能于一體的紅十字陣地,可同時容納50名學員開展應急救護培訓和實操訓練。“在救護培訓基地,我們會不定期開展救護培訓和救護知識宣教活動,讓更多的人接觸到應急救護知識。”婺城區紅十字會相關負責人說道。
讓急救常識更為普及
“喂,120嗎?金華四中附近發生車禍,一人頭部受傷,一人手臂骨折。”“別怕,我是救護員!”
這是發生在金華四中紅十字培訓會上的一幕。9月上旬,婺城區紅十字會培訓講師走進金華四中,通過開展體驗式教學,幫助學生掌握應急救護知識和技能。
突遇車禍如何正確如理?遇到同學溺水如何進行正確救護?現場心肺復蘇如何操作?手臂骨折如何正確包扎?在救護培訓課中,學生們需要學會正確處置一系列突發情況。
“青少年在學校體育課或上下學的路上容易遇到危險,他們的專業救助技能又相對比較欠缺。這樣帶有模擬場景和救護實操的課程,不僅可以讓學生們學到知識和技能,還可以傳遞給其他學生和家長,讓更多人掌握實用的自救、互救技能。”金華四中校長童桂恒說。
近年來,區紅十字會每年都會將形式多樣的急救知識學習和培訓送進學校、社區、農村文化禮堂、企業和機關等。今年,區紅十字會已開展普及培訓12000余人次,培訓救護員1700余人次。
讓更多人會用AED“急救神器”
婺城區還構建了“一器一證一定位”的急救儀器網絡,即自動體外除顫器(AED)、心肺復蘇(CPR+AED)培訓證書、AED電子地圖。AED是一種便捷式、易于操作、便于普及、稍加培訓即可使用、專為現場非專業急救人員設計的一種醫療設備。使用AED電擊除顫是搶救室顫導致的心源性猝死最有效的手段之一,配合人工心肺復蘇術使用,可提高50%以上挽救生命的概率。
目前,在市紅十字會的大力支持下,婺城轄區已有16臺AED,預計到年底還能新增配備11臺,力爭在“十四五”期間達到1.5臺/萬人。為確保放置點位有人會用、能用AED,區紅十字會將陸續組織工作人員進行AED使用培訓,并發放心肺復蘇(CPR+AED)培訓證書。此外,區紅十字會計劃年底在“紅會通”小程序開通AED定位系統,從而拓寬市民取得AED渠道,發揮AED在“黃金四分鐘”的急救作用,提高生命挽救概率。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