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張紅星)近日,婺城區瑯琊鎮秋季頭茬茭白正式采收上市。在瑯琊鎮山后金村的冷水茭白基地,上百畝茭白郁郁蔥蔥,長勢喜人。種植戶張洪森和多名工人穿梭在茭白田間,動作嫻熟地揮舞著手中的鐮刀,現場一片忙碌景象。
上午11時,張洪森將新鮮采收的500多斤茭白打包運到冷水池進行保鮮儲藏,等到下午3時合作批發商上門收貨。“茭白上市前,就不斷有批發商來電催貨,我們一天能采多少斤,批發商就收取多少斤。”張洪森告訴記者,根據估算,他今年種植的50余畝雙季茭白,產量較高,每季畝產均在四千斤左右。
山后金村位于金蘭水庫旁,后者是金華重要的水源地之一。得益于優越的地理位置,該村發展冷水茭白種植產業由來已久。走進冷水茭白基地,只見金蘭水庫大壩底部的水通過水渠源源不斷涌向茭白田!敖鹛m水庫不僅水質好,而且水溫低,為冷水茭白創造了極佳的生長環境,使我們培育的茭白品相俱佳,吸引了很多回頭客,在市場上供不應求!睆埡樯f。
隨著冷水茭白名聲遠揚,各地訂單紛至沓來。近年來,在區農業農村局的技術指導下,茭白種植大戶、合作社在茭白品種上加大創新力度,大力推廣種植優質新品種。經過新品種引進、培育和改良,形成多季茭白品種,一年四季可嘗鮮。“現在我們村種的大部分是雙季茭白,經濟效益比較好,每年7月份種下后,會在11月和次年的3月迎來兩次豐產期。”張洪森介紹,再過一星期左右,全鎮秋季茭白將全面上市。
除了多年合作積累的老客戶,張洪森也在不斷探索拓寬銷售渠道,把冷水茭白推向全國各地。據了解,2016年以來,金華郵政和種植戶合作打造瑯琊茭白“郵政農品”品牌,通過郵政線上線下網絡平臺,有效打通農產品進城“最后一公里”。此外,瑯琊鎮厚植白沙溪流域山水資源優勢,發掘地方特色,注冊了“三十六堰”商標,確定了一批有匠心、有特色、有傳統、有口碑的產品入選“三十六堰”優選系列,這其中就包含了冷水茭白。
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的深入實施,農產品迎來電商銷售的“春天”。據悉,明年,瑯琊鎮山后金村計劃進一步擴大茭白種植規模,讓冷水茭白產業成為農民奔向共同富裕的的強勁動力。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