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楊林聰
歲律更新,時間見證著奮斗的足跡。
黨的力量來自組織,黨的基層組織則是黨的肌體的“神經末梢”,是黨執政大廈的地基。過去一年里,我市認真落實省委“百縣爭創、千鄉晉位、萬村過硬”要求,堅持以“五星三強”建設為總載體,大力構建黨建統領基層整體智治體系,持續抓好村社換屆“后半篇文章”,切實筑牢“紅色根脈”穩固根基。
透過三個數字,來看這一年我市基層黨建展新風。
91.5%
——看隊伍重塑提戰力
經過為期兩個月的集中攻堅,義烏市蘇溪鎮畈田村全面完成協議簽訂,并完成70%舊房拆除和安置地塊政策處理,為重大項目落地騰出500畝空間。
畈田村的集聚安置,涉及百億級項目。義烏市蘇溪鎮黨委班子換屆后立即啟動難題攻堅,新班子報到當天即完成集聚攻堅分工,29戶難點戶由鎮班子帶隊進村入戶做工作,通過點上攻堅熟悉情況、磨合班子。征收推進的同時,還梳理面上亟待解決的20個難題,鎮班子組隊、中層“揭榜”、全體干部參與,通過面上攻堅轉變作風、凝聚合力,目前已完成7項,13項有序推進。
去年是鄉鎮換屆之年。我市共有146個鄉鎮(街道),它們是黨在基層工作的基礎,擔負著發展一方經濟、服務一方群眾、穩定一方社會的重任。
對照省委“五好五新”目標要求,從去年3月開始,市委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聚焦戰斗力標準,有序推進鄉鎮換屆工作,總體進展順利、過程平穩。
選出了好班子,也換出了好風氣。換屆后,省委關于年輕干部、結構性干部、“五類人員”等各項指標全部完成,實現了年輕干部配備比例、關鍵崗位干部儲備、領導班子結構功能、領導班子專業素養、領導班子整體戰斗力、換屆風氣滿意度等“六個大幅提升”。
以學歷為例,全市104個鄉鎮領導班子成員中,具有大學本科及以上學歷的占91.5%,學歷結構大幅優化。
隊伍重塑,換出的是全新戰力。武義縣開展“新任啟航”系列行動、義烏市推行“繪、培、煉、比”四步工作法、婺城區建立“圖強榜”……推動新班子“上任即奔跑”,在實戰中加速磨合。
“上面千條線,下面一根針”。村一級作為基層第一線,是名副其實的“一根針”。去年也是繼2019年村社換屆之后的履新之年,我市結合金華實際、突出金華特色,打出基層干部隊伍建設組合拳,著力打造一支過硬的基層干部隊伍。
規范權力——大力推行村級監督“五個一”機制,堅持和深化新時代“后陳經驗”;加強指導——全市2851個村全覆蓋選派第一書記;攻堅爭先——常態化開展“攻堅爭先大比拼”,縣級層面,每季度開展村干部提級曬拼創,每個鄉鎮擇優推薦1~2名村黨組織書記上臺打擂;整治立規——市委組織部每兩個月提級約談黨員違法數量前10名的鄉鎮(街道)黨(工)委書記……
254個
——看夯實基石聚合力
近年來,武義一個叫作“八縣尖”的品牌為越來越多的人津津樂道,與之聯系在一起的是一個90后“小伙書記”——白姆鄉松樹下村黨支部書記張璐。
松樹下村地處水涵養保護區內,村集體經濟和村民發展受到制約。部隊退伍回鄉當選村黨支部書記后,張璐瞅準村里山水資源豐富,適宜種植中藥材的優勢,與麻陽村、八百村共同組建中藥材產業黨建聯盟,動員村民以土地流轉方式入股。
青山變成聚寶盆。如今,300余畝山林已全部種上中藥材。黨建聯盟出臺資金分紅機制,每年可為村集體增收20萬元,村民每人每年可得到分紅4000元。基地每年還吸納附近閑散勞動力40余人在家門口就業,帶動人均年收入增加2萬余元。同時,村黨支部還開辟40畝精準幫扶區塊,用于幫扶村內五保戶、低保戶、邊緣戶、殘疾人士等,讓共同富裕路上一個都不少。
黨建引航,畫出“最大同心圓”。2020年以來,我市堅持發揮黨建整合資源、放大優勢功能,推進209個農村共富黨建聯盟、30個城市共治黨建聯盟、15個產業共創黨建聯盟建設——這254個黨建聯盟,把黨的建設嵌入經濟社會發展最活躍的經絡上,斬破“單打獨斗”的組織壁壘,多維度全方面整合資源、統籌發力,不斷推進鄉村善治、共同富裕。
金華年快遞業務量已躍居全國第一。伴隨著快遞行業迅猛發展,快遞小哥、外賣騎手等新業態新就業群體不斷壯大,而且面大量廣、形態多樣。
新群體意味著新課題,這給城市治理帶來挑戰。
由此,我市聚焦消除新興領域黨建盲區,通過龍頭單建、產業聯建、區域統建、群團共建四種方式推動組織工作雙覆蓋。截至目前,我市新建黨組織115個、工青婦組織561個。
這一頭,用心付出——以去年暑假為例,依托城市黨建聯盟和兩新行業黨組織,我市在150余個社區開設“家門口的暑托班”,為8000多個雙職工家庭解決子女暑期“看護難”問題。與此同時,1000多個“金華有愛·紅色驛站”分布在街頭巷尾,為快遞小哥、外賣騎手提供“家服務”。
那一頭,誠意相報——100余支由新就業群體組建的騎手服務隊、反詐宣傳隊、消防志愿隊等各類隊伍奔走在大街小巷,開展各項服務活動3萬人次。
來往之間,城市變得愈發溫暖;用心善治,基層黨建深入人心。
48%
——看數字賦能增效力
信訪被稱為社情民意的“晴雨表”,它直接反映群眾對某一項工作滿不滿意、叫不叫好。
有一組數據:去年1—11月,全市涉基層組織建設信訪量同比下降48%,實現初次信訪化解率和群眾滿意率大幅提升、重復訪和越級訪大幅下降。
下降,源于數字賦能。從去年初開始,我市即謀劃數字賦能壓實基層黨建責任制的平臺和載體,目前已基本建成集信息數字化歸集、工作實時性監管、風險動態性預警、質效全程化評價等功能于一體的數字化平臺,解決一批長期想解決、囿于手段有限而無法解決的問題。
這個平臺,打通公安、資規、農業農村、信訪等14家部門信息資源渠道,采用“一次手工錄入+多跨數據抓取+系統自主生成”的方式,構建涉及村社組織運行、黨組織書記備案管理、黨組織服務保障中心任務等海量信息的數據庫,設置市縣鄉三級全域地圖,直觀顯示村社組織運行狀況。
點開系統,黨員干部違法違紀、自然資源違法、生態環保、重大安全等7類綜合研判模塊一目了然,還設置預警功能,數據出現異常可以及時提醒。
比如,系統可以隨時抓取某一項工作,對某一事項高發多發的鄉鎮(街道),可以及時予以督促提醒,排名后10位的由市委組織部和相關部門提級約談——這讓監督更為直接,評價更為精準。
去年7月,市委組織部結合縣鄉換屆,依據平臺數據對全市146個鄉鎮(街道)抓基層黨建半年度質效進行評價分析,將其作為黨(工)委書記政治素質考察的重要內容,質效評價較差的鄉鎮(街道)黨(工)委書記未被列入縣級擬新進班子人選。
這個背后,是問題導向、目標導向、效果導向,是“問題發現靠黨建、問題發生查黨建、問題解決看黨建”的清晰思路。
眼下,未來工作思路已然謀劃。市委組織部相關負責人說,新的一年,我市將全面實施“紅色根脈強基工程”,部署實施“紅動八婺、扛旗爭先”等行動,全力打造新時代黨建高地。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