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成“金山”綠葉變“金葉”
本報訊(記者 彭麗莎)箬葉又稱粽葉,來自婺城南山片區的箬葉,得益于當地優良的生態,是韌性好、香氣濃的純天然綠色產品,已被廣泛地用于旅館、餐飲等服務行業和食品包裝,也成為了村民增收的重要途徑。
6月中下旬以來,婺城南山片區的箬葉陸續成熟,箬葉經濟隨之走俏。
近日,走進沙畈鄉愛仙箬葉竹專業合作社,一股淡淡的箬葉清香沁人心脾,加工點內一派忙碌景象,村民們正在對新鮮箬葉進行分級、捆扎、烘干、包裝,通過一系列的加工流程,之后,這些深山中的優質土特產將出現在國內各大市場中。
愛仙箬葉竹專業合作社是沙畈鄉最大的粽葉收購商之一,去年產出百余噸干粽葉。今年,受天氣影響,箬葉采收比往年提前了10多天,目前,該合作社每天加工2000公斤左右,全部供應給嘉興一帶粽子生產企業。
由于品質好、市場大,鄉內的箬葉加工點如雨后春筍般涌現,增加了村民上山采收箬葉的熱情。這些天,村民們只要有空閑時間,便三五結對上山采收新鮮箬葉,隨后直接將其售賣給附近加工點。據悉,沙畈鄉共有十幾家箬葉合作社,上千村民依托采摘箬葉增加收入。
箬葉的采收期一般從6月下旬開始,一直可以持續到9月下旬,采摘期長達3個月。在一百多天的日子里,每天都有源源不斷的箬葉運往全國各地,總產量高達1000噸左右,其中600多噸銷往嘉興,用于制作聞名全國的嘉興粽子。
為有效保護箬葉資源,加快產業化發展,沙畈鄉立足實際,把箬葉產業列入經濟發展的特色產業。當地政府積極引導“企業+合作社+農戶”的產銷模式,由農戶采摘、合作社統一收購加工、企業分類后銷往各地,打通產銷渠道。如今,箬葉供不應求。
沙畈鄉是一個“山區鄉”,毛竹面積2000余公頃,是全區主要的竹產品生產基地。該鄉也是省一級自然水源保護區,境內的沙畈水庫水質常年穩定為Ⅰ類水。好山好水自然孕育出好產品好產業,這方土地出產的片片綠色成為富民強鄉的重要支撐。
下一步,該鄉將精心培育優勢特色農業產業集群,在管護增效、加工提質、品牌賦能、銷售增量上下功夫,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實現產業興、生態美和百姓富的有機統一。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