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見習記者 曹靜怡) “天氣熱,花卉綠植更需要好好養護。”7月20日上午,在羅店鎮西吳聯村花卉市場,經營戶何守田正為花卉苗木澆水。在這片面積有1000多平方米的大棚中,鐵樹、月季、茶花等排列有序,長勢良好,清新綠意中帶著姹紫嫣紅,給灼熱夏日增添了一抹綠意,這也讓“園丁”何守田喜笑顏開。
何守田是安徽人,自2012年西吳聯村花卉市場開始營業,他來到這里租下了大棚,這一租就是十年。“這里租金價格適宜,在村干部們的幫助下,花卉市場讓我的生意愈加紅火。”何守田說。
作為最早入駐花卉市場的“元老”之一,西吳聯村村民吳桂春也見證了市場繁榮和行業發展。“早晚客流量最多,生意最好的時候一天收入有3萬余元。”憶往昔,吳桂春說,之前都是向農戶租地擺攤,而那些年從廣州批發苗木更是辛苦,一路舟車勞頓,歷時50多個小時才能把花卉苗木悉數運回來。
“后來,花卉市場開到了家門口,每天上班幾分鐘路程,方便了不少。”吳桂春說著,一邊和妻子將一棵棵發財樹用報紙進行包裝。大棚悶熱,很快豆大的汗珠掛在了臉上,但他們依舊笑容滿面,干勁十足。
“作為浙中地區單體最大的南方花卉市場,我們已吸引省內外67家客商前來入駐經營,每年銷售額達5億元以上,租金方面為村集體帶來150萬元左右年收入。”西吳聯村黨支部副書記、監委會主任吳曙光告訴記者,在花卉市場穩定繁榮的同時,周邊旅游、物流、食宿等相關行業迅速發展,而這些村集體收入都將投用到村莊建設和進一步增進村民福祉中去。
花卉產業的興盛,離不開黨員干部的示范引領。據悉,該村有十幾家黨員示范戶,而西吳聯村黨支部委員羅小元經營這一行已有30年了,他也是第一批南下前往廣州批發花卉苗木的“開拓者”。和何守田一樣,從在馬路邊向農戶租地經營起,便吸引了不少村民前來“取經”,他鼓勵村民參與種植,認真做好“傳幫帶”。待到花卉市場營業之初,羅小元又將自身客源引入花卉市場,使市場很快有了人氣,初具規模。
值得一提的是,曾經西吳聯村也是金華市最大的養鱉專業村。2015年,為響應“五水共治”的號召,保護環境生態養殖,村中一百多家甲魚場應聲拆除,而其中一家甲魚場占據的十畝土地是該村30余戶村民所共有。為不讓土地荒廢,羅小元以每畝地2000多元租金租用,作為果樹種植基地,這樣既確保物盡其用,也促進了村民增收。另一邊,那些原本以水產養殖為主業的部分村民,也紛紛轉型經營起了花卉苗木,從此,西吳聯村就成為了花卉特色村。
抬頭見綠,出門即景,濃郁花香逐漸蔓延至家家戶戶……為引領更多村民共同富裕,羅店鎮積極發揮黨委、政府統籌功能,今年7月7日,以西吳聯示范村為龍頭,正式授牌成立“花卉之窗”黨建共富聯盟,形成資源共享、優勢互補、聯動共贏的黨建工作格局,其成員村包括西吳聯村、羅店村、后溪河村、建新村和同創村等。
“依托西吳聯村花卉市場,我們將與聯盟兄弟村抱團取暖,建立產業帶和文旅項目,打造鄉村特色旅游,全面推動鄉村振興,助力共同富裕。”吳曙光告訴記者,村兩委之前曾前往安地鎮巖頭村和湯溪鎮白鶴殿村考察學習,他們計劃打造一個農耕文化園,開展觀光旅游、研學實踐教育等活動。近期,黨建共富聯盟還將通過盤溪修復整治項目,在盤溪周圍建立無花果、月季、藍苺等基地,并打造一條直通雙龍景區的游步道,引來客流,發展業態,趟出了一條帶農增收致富的新路子。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