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抓住了創新,就抓住了牽引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的“牛鼻子”。在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引領下,婺城眾多企業堅定不移走創新發展之路,充分發揮科技第一生產力作用,以創新催生新動能,賦能經濟穩進提質,推動發展行穩致遠。今天,本報記者帶你走進企業,看他們如何以“創新+智造”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動仗,不斷追趕跨越,展現新氣象新作為。
1
研發新材料,加快產業邁向中高端
近日,總投資6億元的今飛高端鋁型材制造項目(一期)開工建設,該項目位于飛揚智能制造工業平臺,占地面積103畝,建筑面積約10萬平方米,主要購買加工中心、機器人等其他先進設備,投產后將形成年產5萬噸新型合金材料工業型材的生產能力。
“高端鋁型材制造項目主攻新能源汽車一體化壓鑄件及大型一體化壓鑄件,眼下,高強韌非熱處理一體化壓鑄鋁合金新材料的研發也在緊鑼密鼓推進中,今飛向著打造新材料產業高地邁出了大步。”今飛控股董事長葛炳灶說。
眼下,新能源汽車方興未艾,有關鋁制品在汽車上的應用已很普遍,特別是在輕量化需求升溫以后,其由于遠高于鋼鐵、鎂合金、塑料及復合材料的綜合性價比,使得鋁材的單車平均用量也在逐步提升。而當前新能源汽車市場“高歌猛進”的局面,又令這一變化更為突顯。另一方面,伴隨“雙碳”戰略的推進,因汽車節能減排政策、長續航需求對動力電池重量的制約,令以純電動車型為代表的新能源汽車企業對車身減重更為關切。
除因市場變化產生的需求外,在工藝端角度,也同樣出現了利好鋁材應用的發展趨勢。近期興起的一體化壓鑄工藝正在改觀鋁制零件組合強度不足的局面。據了解,應用于新能源汽車的大型結構件其尺寸大且薄,在進行熱處理時,產品容易發生變形和產生氣泡。而高強韌非熱處理壓鑄鋁合金材料是一體化壓鑄的基礎條件之一。今飛正在研發的非熱處理壓鑄鋁合金新材料是通過元素精準摩爾配比改善顯微組織,以及通過元素的自然時效增加強韌性,無須進行熱處理工序。這不僅能夠解決鑄件易發生變形和氣泡的問題,還有助于一體化壓鑄的工藝簡化、成品率提升,在保證強度的前提下實現較為復雜的設計,從而降低整車生產工序的復雜性。
“考慮到當前新能源汽車產業迅猛發展,很顯然車用鋁材總量將迎來爆發增長。”葛炳灶介紹,基于低碳鋁(水電鋁和再生鋁)資源優勢,今飛響應“碳達峰、碳中和”號召,著力培育非熱處理一體化壓鑄鋁合金新材料產業。我們引進了一批高層次人才,設立汽摩配研究院,主要研發以低碳鋁為主體的高強韌壓鑄、鑄造、變形鋁合金新材料,以突破上述新材料的水冷鑄旋新成型技術、高真空壓鑄、擠壓成型技術和攪拌摩擦焊技術等,開發出新能源汽車、傳統汽車(摩托車)用一體輕量化高致密度零部件,這將會進一步擴大低碳鋁和鋁合金材料在新能源汽車上的應用范圍。
以技術創新拓展產業鏈條,近年來,今飛積極布局鋁合金新材料領域,充分利用低碳鋁資源的優勢,在云南和寧夏直接利用水電鋁液進行鋁合金新材料的開發及加工生產,不僅節約采購成本、提高資源利用率,更增強了公司產品的競爭力。目前,公司分別在浙江金華、貴州貴陽、云南、寧夏、江西以及國外設立了生產基地。
今飛在技術創新上敢投、舍得投,持續推進智能化制造戰略,在飛揚智能制造工業平臺的智造摩輪未來工廠一期已經建成投產,用功率降低約20%,年減少返工損失25%以上,年節約燃氣成本200多萬元。一大批創新技術的運用,助力產品提檔升級、邁向中高端。
2
勤耕“智造”田,蓄積轉型升級新動能
一排排智能化生產線全速啟動,組裝產品敏捷精準,串聯上下工序順暢,一臺臺變速器不斷下線。偌大的工廠,只有幾名員工在機臺查看實時生產數據……近日,記者走進浙江萬里揚股份有限公司數字化車間看見,科技元素、智能元素滿滿,先進制造的圖景在這里呈現。
“這就是‘未來工廠’的生產場景,我們還在構建‘3D虛擬工廠’,就是運用數字孿生技術,把實體工廠的每個車間、每條流水線、每臺設備,甚至每個生產動作都映射在‘虛擬工廠’上。”萬里揚股份有限公司執行總裁任華林說,通過5G+工業互聯網、數字孿生等技術加持,實現生產效率和智能制造的大提升。
在萬里揚數字化管理平臺的電子大屏中,記者看到了幾個紅色報警信息,提示刀具使用壽命即將到達上限。“這是數字化管理平臺智能推送的預警信息,能實時監控到每臺設備刀具的損耗程度,精準預判使用壽命。”萬里揚智能技術總負責人樓宏偉介紹。
在萬里揚,“創新”還全方位覆蓋在物流、倉儲等多個方面。只要輕松點點手指,從備貨、揀貨到送貨大多由自動化設備完成。“不久以后,我們將全面集成ERP、MES、PLM、能效管理、售后服務等系統,協同上游汽車廠商以及下游供應商等打造完善的智能化管理平臺,形成產業鏈生態圈,共同提升制造競爭力。”樓宏偉介紹道。
技術創新大大減少了生產線對人工的依賴,比如數控機床的加工,工人連裝料、卡位和編程都不需要做,只需輸入操作指令即可。對此,老員工魯開河感受特別深刻,他在萬里揚工作18年,干過工廠一線的多個崗位。現在,他轉型為一名程序控制工程師,每天只要動動手指發送指令,監管機器人“工友”的運行狀態即可。“人不離機、噪聲震耳的場景早已成為過去式,不僅產能實現翻倍,產品質量更穩定,而且工作更輕松。”
3
創新增實力瞄準雙碳戰略新風口
不久前,省委高規格召開全省科技創新大會,強調以創新制勝為“兩個先行”提供持久動力。在婺城,萬里揚、今飛并非創新路上的“孤勇者”,一批低調務實、內功深厚的企業,正活躍在科技創新的攻堅前沿。
位于乾西工貿區的浙江八達電子儀表有限公司,近年來搶抓“碳達峰、碳中和”機遇,加大投入,自主創新研發成功多款能源在線監測產品,并逐步推向市場。入夏以來,該公司產銷形勢可以用“火熱”來形容,生產線馬力全開,工人們忙生產、趕訂單。今年1~6月,該公司實現營收2億多元。
“智能電表等主打產品產銷態勢良好,最新研發成功的全能源采集監測終端和海量負荷聚合系列創新產品,順應碳達峰、碳中和導向,各地訂單也紛至沓來。”公司總經理單卡迪說,盡管今年4月受到疫情沖擊,但新產品表現搶眼,訂單接近5000萬元,使得半年整體營收仍保持穩中有升。
據悉,浙江八達電子儀表有限公司是金華電網首家引入地方國資的混合所有制企業,自1997年成立以來,深耕電網事業,目前已成為國內電子式電能表及相關自動化系統的重點生產廠家,業務覆蓋全國20多個省市。
今年,公司自主研發智能微型網關、智能斷路器、智能空開、HPLC智能插座等系列設備和海量負荷聚合管理平臺,能夠支持接入空調、用戶側儲能、5G基站、充電樁等資源。可根據不同場景負荷特性定制分類型、分輪次、分區域差異化方案,在不影響用戶必須用電需求前提下,對戶內分支線或單獨用能設備進行遠程負荷精準柔性控制,實現可中斷資源的全景可視、負荷數據的高頻采集、遠程通斷控制等功能。目前已在金華婺城永盛購物廣場、金華山旅游集散中心等地完成海量可中斷負荷聚合多場景試點應用。
“創新,是公司開辟新賽道,打造核心競爭力的命門所在。”該公司董事長馬偉陽介紹,公司分別在金華、杭州設立了研發中心,為創新發展提供雙重智力支持,去年研發中心被認定為省級企業研究院。公司先后獲得國家火炬計劃成果1項,省市級科技成果8項,國家專利60項,軟件著作權38項,參與制定團體標準1項。在今年上半年國家電網等組織的采購招標項目上,八達儀表在強手如林中脫穎而出,成功攬下近4億元的智能電表及智能終端產品大訂單。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