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記者走進婺城區城北街道鴻苑社區,映入眼簾的是一幢幢錯落有致的居民樓,一條條干凈整潔的街道。
這里以前是洪源村,幾乎挨家挨戶都有房屋出租,房子破破爛爛的,路面上常能看到垃圾,而自2017年村里拆遷后,面貌開始大變樣,很多昔日的村民變身居民,住進花園般的小區,享受到電梯房的便利。
曾經的洪源村在2022年1月搖身變成鴻苑社區,實現了從“臟亂差”到“美如畫”的蝶變,也全面開啟基層治理新篇章,奏響了幸福生活的新樂章。“新社區的基層治理重在一個‘融’字,在黨建引領下,我們不斷探索人心融合、組織融合等方式,居民們也逐漸感知到了社區生活下的幸福脈動。”鴻苑社區黨委書記蔡璐告訴記者。自籌建以來,鴻苑社區結合地處金華高鐵站商圈和城郊的地理環境,把黨建引領作為推動基層治理的“紅色引擎”,積極發揮好“橋頭堡”作用,探索“融合式黨建”管理新模式,致力于打造基層治理迭代升級樣板。
人心融合
“黨建+服務”讓生活更有味
“這么有味的!不僅有空調吹還有西瓜吃,謝謝你們啦。”7月22日上午,在居家養老活動中心乘涼的老年居民們開心地接過鴻苑社區工作人員送來的西瓜,連聲道感謝。
在現場,社區工作人員邊分著西瓜邊問起老人們的近況,為老人們送去夏日清涼和溫暖的關心,老人們在吃瓜、聊天中不僅嘴里嘗著甜甜的,心里也甜甜的。“以前村上哪有這么好的地方,自從社區開放了居家養老活動中心以后,我幾乎天天來,還在這交到了不少朋友呢。”居民徐素蓮說。
蔡璐表示,在盛夏,鴻苑社區開放的居家養老活動中心為居民們提供了一個避暑休閑的好去處,尤其受到老年居民的喜愛,老年人們可以在里面免費吹空調、看電視等。未來,這里還會開設閱覽室、老年食堂等休閑區域,推動為老年人服務工作再上新臺階。
鴻苑社區是一個典型的以“村轉居”為主的混合型社區,轄區有拆遷安置房、商品房、廉租房等,常住人口2891人。一開始,如何拉近居民與居民之間、居民與社區之間的關系成了推動新社區建設的一大難題。
在黨建引領下,社區除了開設諸如居家養老活動中心的便民設施,還舉辦了“端午節做香包”等社區活動、新增了不少便民服務。各式各樣的活動讓居民們走出家門,主動融入社區,而服務讓人與人之間的心越靠越近。比如,考慮到社區里部分老年人出行交通不便,鴻苑社區定期舉辦免費理發、推拿活動,讓居民們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暖心服務。同時,社區工作人員還會為行動不便的老人上門服務進行理發。
未來,鴻苑社區將完成黨建綜合體陣地建設,推動物業服務融入社區發展治理,把“紅色標識”植入物業服務管理的環節中,打造一個集便民服務、圖書閱覽、綜合辦公、文化活動、休閑娛樂等多功能與一體的“一站式”便民服務陣地,實現“零距離”服務群眾。
組織融合
“黨建+網格”讓治理更高效
今年以來,鴻苑社區以基層黨組織為領導核心,將“單兵作戰”變為“組團推進”,推進網格化管理體系建設與基層黨組織建設相結合,積極探索“黨建+網格”模式,共成立了10個網格,37個微網格,打通基層治理的“神經末梢”,助推社區治理更加精準有效。
在平常,社區網格員會下沉到各自網格,挨家挨戶開展入戶走訪工作,切實打通宣傳群眾、教育群眾、關心群眾、服務群眾,暢通服務群眾的“最后一米”。他們向居民宣傳相關政策,張貼宣傳單頁,耐心詢問居民的生活、家庭等情況。同時,面對面向居民介紹社區的基本工作,傾聽群眾心聲,及時了解群眾需求和困難,將矛盾糾紛化解在萌芽狀態,并了解居民對社區黨組織的需求和意見建議,讓社區為居民辦實事打下堅實的群眾基礎。以往,村民們都有隨手扔垃圾的習慣,如今在社區的廣泛宣傳下,也都漸漸有了垃圾分類的意識。
而要使拆遷安置住戶、城郊住戶、廉租房住戶能夠盡快融合,和諧共處,仍需社區動員老黨員、老支書、老干部、老鄉賢等積極發揮帶頭作用,構建“鴻”色網格,推動在職黨員參加社區疫情防控、入戶走訪等工作,推動黨建網格與綜治網格“雙網融合”,讓社區成為居民最放心最安心的幸福港灣。
“以前大家是有事找村委會,現在觀念已經轉變成有事找社區了。”書香黨支部書記吳啟發說。他曾在洪源村生活幾十年,算是村里的“老祖宗”,平時積極帶頭參加走訪慰問社區困難黨員、社區志愿者服務等。居民間有了什么矛盾,老吳一出馬,大家也都信任他。
此外,鴻苑社區建立健全“街道黨工委+社區黨組織+物業黨組織+小區黨支部+樓棟黨小組”五級聯動組織架構體系,構筑“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社區黨建新格局,推動黨組織建設廣泛融合、黨建資源充分共享,切實把“社區的事”變成“大家的事”。(記者吳錚譽)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