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佩戴口罩是預防新冠肺炎、冬季流感等呼吸道傳染病最經濟有效的措施,為保障您的身體健康,請佩戴口罩。那么,?該如何科學佩戴口罩?看看疾控專家的解答。
Q?如何科學佩戴口罩?
A?對于市民而言,如果沒有特殊的職業需求,在一般的生活、工作場景下,醫用外科口罩就能夠起到較好的防護作用。
佩戴口罩前,應保持手衛生。佩戴時,要通過顏色深淺、皺褶朝向、金屬條位置分清內外上下。佩戴后,上下將皺褶拉開,保證口罩能夠遮住口鼻和下巴。雙手摁緊金屬條,讓口罩與面部更好地貼合,保持密閉性。
要堅持科學佩戴口罩。有些人佩戴時有把口罩拉下來,露出鼻部的習慣,這會影響口罩的防護效果。有些人喜歡把口罩掛在胳膊上,這還有可能造成口罩內面的污染。
Q?公眾日常佩戴口罩,應該多久一換?
A?市民在佩戴口罩時,如果潮濕或臟污就要立刻更換。正常情況下,建議每個口罩累計佩戴時間不超過8小時,提醒大家要及時更換口罩。
Q?挑選口罩應該注意什么?
A?判斷一個口罩是否具有防疫功能最關鍵的一點是看編碼。真正能達到防疫要求的只有這五種編碼:
醫用防護口罩(GB19083-2010)、醫用外科口罩(YY0469-2011)、一次性使用醫用口罩(YY/T?0969-2013)、日常防護型口罩(GB/T?32610-2016)、兒童口罩(GB/T?38880-2020)
沒有標注以上編碼的口罩都沒有達到防疫標準。同時,國家對民用口罩的染色印花相關質量也作了明確規定,要求口罩內外層色牢度不得低于三級,以防止染料脫落對人體臉部皮膚造成的不適。
Q?除了規范佩戴口罩外,還有哪些日常習慣對于預防新冠肺炎等呼吸道傳染病十分重要?
A?作為一種呼吸道傳染病,新冠肺炎除了通過飛沫傳播,還可以通過接觸傳播,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應注意手衛生。外出回家后、觸摸眼睛和口鼻前,要注意先洗手。
在照顧老人、兒童、病人前,也要做到先洗手,避免病毒通過接觸傳播給他人。
如果我們保持好戴口罩、勤洗手等良好日常行為習慣,可以大大降低感染病毒的風險。
來源:金華發布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