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汪詩涵)“感謝你們,我們煩惱了這么久的事終于解決了,以后我們也會做好自己該做的,照顧好老人。”近日,婺城區竹馬鄉司法所內,吳阿姨的親屬向司法所工作人員表達了謝意。
據了解,因所在的青梅里村整體搬遷異地重建,吳阿姨享有一套安置房名額。由于吳阿姨患病生活不能自理,家里人就贍養期間存款使用、醫療費支出以及安置房處置等事宜產生了矛盾。
在竹馬鄉司法所的協調下,金果律師事務所農村法律顧問以如何最有利于被監護人吳阿姨作為解決問題的出發點,為當事人提出了解決方案以及調解書,并在調解現場涉及的法律問題作了充分的解釋,最后吳阿姨的子女們在聽取司法所工作人員合情合理的調解意見后達成一致,簽訂調解協議,這一場紛爭最終得到化解。
近年來,竹馬鄉司法所積極對接律師事務所,不斷推進一村一法律顧問工作,充分發揮駐村法律顧問作用,通過值班“坐診”、出門“巡診”、電話咨詢等方式,為村民提供“一站式”專業法律服務。
“我們希望通過法律顧問值班‘坐診’服務等新模式,讓群眾在家門口即可享受到免費和專業的法律咨詢,有效促進基層法治觀念轉變和依法行政水平提升。”竹馬鄉司法所所長何丹陽表示。今年,竹馬鄉法律顧問為鄉村治理提供法律意見130余條、為群眾提供法律咨詢1300余次、開展法制宣傳280余次、參與人民調解80余次、為群眾提供法律幫助160余次,有力助推了“我為群眾辦實事”活動走深走實。
值得一提的是,該所還吸納各村社網格員參與法治宣傳活動,全力打造“司法+網格”模式:發揮網格員“人熟、地熟、情況熟”基礎優勢,利用網格“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無縫隙對接”固有特點,將司法行政服務嵌入基層網格化社會治理中,推動司法行政與網格化管理深度融合,實現“人在網中管理,事在格中解決”。并且加快數字賦能,全力推動司法所迭代升級。一方面,依托現代信息技術,通過手機定位、在線學習、“扁鵲”智能個性化方案應用,探索精準村社矯正新路徑。另一方面,以智能自助服務機、一鍵找法小程序、共享法庭等解決“面對面”服務資源不足問題,為村民提供更為優質高效便捷的法律服務。
“下一步,我們將聚焦基層法治建設和司法行政新增職能,整合法律服務資源,推動法律服務‘網格化’、調解機制‘多元化’、矯正幫教‘協作化’,以司法的力量和溫度把法律服務送到群眾家門口,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小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何丹陽說。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