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我們馬上過去。”日前,婺城區城北街道紅湖路社區網格員諸葛思聰掛了電話后,腳步匆匆地和同事趕往醫院。
來電的是金華市第五醫院工作人員,原來,紅湖路社區居民任師傅摔傷嚴重進了急診,但老人不配合治療,也說不出家屬的電話號碼。任師傅今年87歲,是一位獨居老人,紅湖路社區平常就和他聯系緊密,前段時間還全程陪同他接種了新冠疫苗。
到了醫院,諸葛思聰為任師傅做思想工作,陪同其接受治療,隨后輾轉通過公安聯系上其家屬并告知情況。當天下午,得知老人出院回家后,諸葛思聰上門進行了回訪,還聯系城北街道衛生院,安排“小巷醫生”上門幫任師傅換藥、評估身體狀況。
據了解,紅湖路社區依托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以簽約家庭醫生為主體,組建“小巷醫生”隊伍,建立“老有所醫”服務機制。“小巷醫生”會在轄區內定期開展組團義診、醫療知識普及,對高齡老人上門進行健康體檢。諸葛思聰表示,近期社區動員老年人接種新冠疫苗,“小巷醫生”在其中發揮了為老年人答疑解惑的重要作用。
記者發現,在紅湖路社區,像任師傅這樣實現“老有善養”的居民并非個例。“這得益于近年來的現代社區建設。我們社區圍繞現代社區‘善養’架構,組建小巷隊伍,加快建立了以居家和社區養老為基礎的多層次、多元化、社會化養老服務體系,實現了‘老有所養’向‘老有善養’的邁進。”紅湖路社區黨委書記呂桂彥說。
“謝謝,你們太暖心了!”近日,家住人民西路383號的90歲居民朱大伯收到了紅湖路社區工作人員送來的嶄新的電飯煲和一張助老愛心卡。有了愛心卡,他能在小區門口借用愛心輪椅,能到指定理發店免費理發,還能享受社區助潔助醫等一系列上門服務。
呂桂彥表示,針對獨居高齡老人、困難家庭老人等群體,紅湖路社區會定期組織網格員、志愿者到老人家中,陪老人們嘮家常,了解其近期的生活狀況和身體狀況,幫助老人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小問題。“朱大伯年齡大了,行動不便,我們在走訪中了解到他家里的電飯煲不大好用,就準備了新的電飯煲給他。這也是我們社區面向轄區困難群體開展的‘微心愿’服務。”呂桂彥說。
此外,紅湖路社區結合“五情”工作法打造善養“溫暖家”場景,搭建老年人文化交流平臺,成立了市民學校。并組建“小巷銀星”隊伍,建立“老有所為”互促機制,依托轄區老年文藝骨干,以老年居民興趣愛好為出發點,開設“健身班、越劇班、唱歌班、書畫班”等特色課程,豐富老年人的精神家園。
當下,“銀發浪潮”正滾滾而來,如何讓老年人都能享有幸福美滿的晚年生活,成為紅湖路社區一直思考的問題。紅湖路社區是一個老社區,目前,社區里實際居住的80周歲以上老年人近240人。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實施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發展養老事業和養老產業,優化孤寡老人服務,推動實現全體老年人享有基本養老服務。這為我們社區的養老服務發展明確了方向。要實現‘老有善養’,還需更好激活小巷隊伍活力,提供多樣化服務,讓老人們走出家門,更好地融入社區大家庭。”呂桂彥說。
(記者?吳錚譽)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