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人大代表葉小艷
推進老舊小區電梯加裝“梯”升居民幸福感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簡潔、明了,目標任務清晰,符合實際,催人奮進。”人大代表葉小艷表示。
葉小艷認為,解決老舊住宅小區無電梯給居民帶來的不便問題,能切實提升社區群眾的獲得感和幸福指數,是一項社會所需、居民期盼、謀民生、解民憂的民生工程。對此,她建議:一是婺城區相關部門收到業主加裝電梯的申請后及時對接,以便社區提前介入協調,和相鄰業主達成一致意見后,再進行后期的設計工作,可以有效減少業主不必要的損失,避免矛盾產生;二是在老舊小區改造項目實施地下管線改造時,預留加裝電梯基坑空間條件,避免今后加裝電梯時重復開挖;三是區住建局建立婺城區住宅區有關加裝電梯的專家和電梯工程服務企業數據庫,以便解決電梯加裝過程中遇到的技術問題,最大限度減少安全隱患,規范加裝電梯行為。(記者 吳錚譽)
區人大代表虞錦明
推動數字鄉村建設助力鄉村全面振興
隨著網絡化、信息化和數字化在各領域的廣泛應用,數字化日漸成為基層治理的重要手段。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總結了過去一年數字賦能在各領域發展中發揮的重大作用。“1483”發展戰略指出,要奮力提升創新能級,打造數字化改革新高地,數字賦能依舊是未來發展的有利抓手。
鄉村數字化治理相比于傳統鄉村治理優勢明顯,有助于打破鄉村信息壁壘。人大代表虞錦明建議,要著力發揮數字化在推進鄉村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中的基礎性支撐作用,加快完善鄉村數字基礎設施,推進鄉村治理公開化,調動村民參與黨務、村務的積極性,提升辦事效率,凸顯鄉村治理成效,有助于實現鄉村事務高效化管理。(記者 徐樂)
區人大代表施學武
加強社區科普建設提升科普服務功能
社區是城市最基本的單位,也是城市最活躍的細胞。加強社區科普建設,不僅對社區政治、科技、經濟、生態文明等方面發揮積極作用,對鞏固完善社區科普組織網絡、提升社區科普服務功能等方面也具有重要意義。
施學武認為,近年來,婺城區對科普工作做了諸多嘗試,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然存在科普基地活力不足的問題。他建議,進一步加強城市社區科普建設,創建社區科普服務中心,建立評估、考核、問責機制,實現社區科普工作的制度化、規范化;加強科普及宣傳陣地建設和組織網絡的建設,夯實社區科普服務設施,推進科普工作向縱深發展,推動科普大眾化;重視、加強、深化社區科普建設經費保障力度,探索社區科普多元化資金籌措機制,創新打造社區科普的特色品牌,實現社區科普工作的全新突破;建立健全社區科普人才專家庫,負責對科普專(兼)職人員培訓,使科普人員能適應新形勢、新任務的要求,逐步成為富有創新能力、熟悉科普工作特點和規律的新型科普專業人才。(記者 張紅星)
區政協委員楊杰鋒
扶持殘疾人就業創業完善助殘服務體系
近年來,區委區政府高度重視殘疾人就業工作,出臺幫扶支持政策,探索多渠道就業方式,殘疾人就業比例有所提高。但目前仍存在殘疾人就業政策有待完善、殘疾人就業難、就業質量不高等問題。
為完善助殘服務體系,加大對殘疾人就業創業扶持力度,營造扶殘助殘良好社會氛圍,政協委員楊杰鋒建議:一是落實和完善相關政策,制定政策措施,對有就業創業需求和條件的殘疾人送政策上門。同時,通過精準化服務,推動措施落地見效。二是通過加強對民營企業安置殘疾人就業的政策支持,積極引導民營企業吸納殘疾人就業。三是探索助殘就業服務數字化改革,構建新型殘疾人數字化就業保障服務體系,完善殘疾人就業服務平臺,為廣大殘疾人就業提供全面精準服務。(記者 劉檬檬)
區政協委員伊勝娟
加強心理健康建設促進社會人際和諧
隨著社會經濟飛速發展,人們的生活節奏不斷加快,無論是考試、升學、就業,還是工作、婚姻等,都可能在無形之中給人帶來巨大的精神壓力。這些壓力日積月累,久而久之會影響到一個人的心理健康。
政協委員伊勝娟認為,在當今社會,個人的心理健康對構建和諧社會影響深遠。為加強公眾心理健康水平,促進社會心態穩定和人際和諧,她建議,加強科普宣教,普及心理學知識。學校、社會定期開設心理輔導課程,完善心理健康教育,倡導健康生活方式,普及重要生理常識;加強重點人群心理健康服務,在加強隱私保密的前提下將心理疾病篩查納入體檢篩查選擇項目,早發現、早干預;加大精神衛生服務體系建設,積極推動心理咨詢和心理治療服務,為患者提供全面、連續、主動的健康管理。(記者 劉檬檬)
區政協委員李冀晨
組建區域產業聯盟落實人才補助政策
“報告中提到‘婺城區工業經濟提質增效,產業升級破勢而發’‘唯有發展有為,才能爭先有位’讓我印象深刻。隨著制造業的快速發展,企業對智能化、精密化、網絡化的要求越來越高,對傳統技術工人的需求量逐年降低,對復合型高技能人才的需求日益迫切。”政協委員李冀晨說。
李冀晨建議,結合企業的發展需求與各技工院校專業發展情況,在技工院校內設立集社會培訓、企業研發、高技能人才培養為一體的創新型公共實訓基地,并邀請區內拔尖企業與領軍人才入駐,打破一企業一學校一項目的傳統校企合作模式,組建區域產業聯盟。提高技能人才的福利待遇與社會地位,將技師、高級技師納入人才分類目錄,同時出臺高技能人才本地就業相關優惠政策,為婺城區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傳統支柱產業升級和企業轉型提供高技能人才支撐。
(記者 盛琳虹)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