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張苑照片由金華市婺州古城文化旅游投資發(fā)展有限公司、浙中在線提供
千年婺州府,悠悠金華城。金婺爭華之地,自古人文底蘊深厚,于宋都南遷后成為陪都,尤其南宋時期在繼呂祖謙、陳亮、唐仲友后,“北山四先生”何王金許將婺學一脈推向頂峰。時光歷經(jīng)千年,婺風傳承百代,宋韻潤澤千家,對后世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如今,婺城作為千年州府地,在大浪淘沙、閱盡千帆之后,成為當今浙江文化大發(fā)展的后起之秀。漫步婺州古城,處處可見宋韻風華,古今碰撞,在時下浙江省弘揚宋韻文化的大背景下描畫出一道靚麗風采。
巍巍宋塔,吟誦千古梵音
在婺州古城的東南角,義烏江、武義江、金華江三江交匯,有一座金碧輝煌的佛塔,與五百灘江心洲、燕尾洲遙遙相望,是老金華城的地標性建筑,始建于北宋嘉佑七年(1062)至治平元年(1064)之間,是典型的宋代佛塔建筑。
而這座千年古塔的涅槃,經(jīng)歷了半個多世紀的歲月洗禮。在金華市區(qū)古子城附近的酒坊巷與將軍路的交叉路口,流傳著一個古老的地名——塔下寺,人們不禁要問:塔下寺的塔在哪里?塔下寺與萬佛塔又有什么關系?直到1956年,萬佛塔地宮的發(fā)掘讓這座幾近被遺忘的古塔成為中國考古界關注的焦點。
據(jù)相關資料考證,塔下寺即密印寺(曾稱之為永福寺)。密印寺位于金華城北,現(xiàn)將軍路122醫(yī)院處,始建于五代時期(公元907至960年);時至北宋年間(公元1008年至1016年),寺中僧人化緣建塔,塔高九級,呈六邊形,磚木結構,本名密印寺塔,因塔身磚塊均刻有佛像,故當?shù)厮追Q萬佛塔。
彼時佛教興盛,萬佛塔擇高地而建,成為婺州地標建筑。坊間至今亦有傳言,你若站在上浮橋看金華,整個金華城就像一條船,船頭朝東,萬佛塔像桅桿,通濟橋就是跳板,北山—萬佛塔—金華府衙就是舊金華城的中軸線。
時至明代,官府于金華城北高地萬佛塔近處(現(xiàn)侍王府位置)設考場,婺州下轄各縣有商賈于考場周遭建私人考寓,稱之為永康考寓、蘭溪考寓、東陽考寓等,以供本縣一年一度童生試考生備考之用,傳言常有童生供奉佛祖以求取功名,密印寺因此香火不斷,長盛不衰。
至清道光二十七年,萬佛塔大修,增至十三級,塔高至五十米,后重修復原為九級。
清末廢科舉,密印寺日漸門庭冷落,后逢近百年的戰(zhàn)亂,千年古剎夷為平地,萬佛塔亦不幸遭損毀。
抗日戰(zhàn)爭爆發(fā)后,1939年,日軍欲切斷杭金衢三地交通樞紐,派出飛機轟炸金華火車站,當時駐金華的國民黨軍隊79軍軍長王鐵漢受令:因萬佛塔目標過大,予以拆毀。王鐵漢為保護古塔,支起腳手架,進行拆毀,最后留下三層。侵華日軍占領金華后,萬佛塔又被拆毀兩層,僅存一層多。
2014年,萬佛塔啟動復建,并于2019年12月31日正式對外開放。如今的萬佛塔總體外觀延續(xù)優(yōu)雅的宋代造型,沿用中心筒的結構形式,采用“鋼結構+銅皮仿古裝飾”的做法,以重現(xiàn)萬佛塔的獨特風韻。此外,萬佛塔不僅打造的是一個禮佛空間,更是一個觀禪圣地。以萬佛塔為中心,萬佛塔公園容納了旅游觀光、文創(chuàng)展示以及豐富的文化活動空間,成為金華城不可錯過的打卡地。
盞盞宋食,細數(shù)萬家煙火
在婺州古城,自萬佛塔出發(fā),綿延往北,直至文化餐廳“宋韻婺州府”,一條長街盡染宋韻風華。華燈初上,男男女女身著清雅漢服,古樸典雅的宋宴、錦繡紛呈的宋式換裝、妙趣橫生的宋代非遺體驗……在燈籠華彩的掩映下別有一番意蘊,讓人感覺仿佛穿越千年,置身于南宋繁華。
懷想千年以前,宋都南遷,婺州城成了新都臨安的陪都。一場于舌尖的南北碰撞就此拉開。
這一切都被蕙質(zhì)蘭心的浦江吳氏主母收錄在了一冊食譜中,名曰《吳氏中饋錄》。全書共分脯蚱、制蔬、甜食三部分,所載菜點采用炙、腌、炒、煮、焙、蒸、醬、糟、醉、曬等十幾種烹飪方法。其中就不乏婺州傳世名菜。書中有載如“爐焙雞”的烹飪方法:“用雞一只,水煮八分熟,剁作小塊。鍋內(nèi)放油少許,燒熱,放雞在內(nèi)略炒,以碹子或碗蓋定。燒及熱,醋、酒相半,入鹽少許,烹之。候干,再烹。如此數(shù)次,候十分酥熟取用”,即是如今武義“醋炒雞”的前身。
《紅樓夢》里大觀園以雞湯煨茄餉,吳氏擇用其制“糖蒸茄”,“牛奶茄嫩而大者,不去蒂,直切成六棱。每五十斤用鹽一兩,拌勻,下湯焯,令變色,瀝干。用薄荷、茴香末夾在內(nèi),砂糖三斤、醋半盅浸三宿,曬干,還鹵。直至鹵盡茄干,壓匾,收藏之。”
婺州人擅用作料,以君臣佐使烹調(diào)人間至味,如“蒸鰣魚”就有“鰣魚去腸不去鱗,用布拭去血水,放湯鑼內(nèi),以花椒、砂仁、醬擂碎,水、酒、蔥拌勻,其味和,蒸之。去鱗,供食”的記載。
此外,宋人還早早發(fā)現(xiàn)了高鹽防腐的自然秘訣。《吳氏中饋錄》中就記載了“夏月腌肉法”。書中還記載當時婺人制作涼菜甜點的技藝已十分高絕。
“宋韻婺州府”負責人張麗萍介紹,宋韻婺州府以宋韻文化復興為契機,圍繞婺州宋韻文化,打造集宋宴、宋服、宋點、宋書、宋畫等為一體的宋韻文化體驗空間,將金華非遺融于空間軟裝、主題活動等,希望以此撬動宋韻文化經(jīng)濟。
除此之外,在婺州古城的大街小巷,宋式糕點、宋式美服、宋式釵環(huán)、宋式焚香……比比皆是,將彼時的文化生活演繹得淋漓盡致。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wǎng)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