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 蔡君楠)“早上,我通過掃‘二維碼’提交了問題,下午就收到了回復,村里的工程透明了,我們老百姓也就放心了。”近日,婺城區蔣堂鎮胡家村村民胡大爺,接到了婺城區行政服務中心工作人員吳麗婷的電話,電話中,吳麗婷對老胡關于村內道路硬化及渠道三面光工程問題進行了詳細解答,讓他心中的疑惑“一掃而空”。
老胡口中的“二維碼”其實是婺城區工程建設領域招投標違法違規行為線索和意見征集“一碼報”小程序(以下簡稱“一碼報”)。據了解,今年以來,婺城區積極探索“智慧+監管+服務”模式,并于今年3月,在全市首創上線了“一碼報”小程序,進一步拓寬社會監管渠道。
該小程序集“易操作、全留痕、全監管”等特點于一體,通過資源整合、部門聯動,建立權責明確、高效透明、覆蓋全生命周期的監管機制,推動工程建設領域招投標類問題“一碼報”“一碼管”。即對串標圍標、應招未招、肢解招標、權錢交易、利益輸送、工程質量等問題,實現“一碼上報”;對反饋問題及時分類處理、移辦交辦,有針對性地開展問題的監督檢查,實現“一碼管理”。
“上線‘一碼報’是我們在完成省委巡視反饋意見整改的‘規定動作’后,創新的‘自選動作’。”區行政服務中心主任郭洪建告訴記者,婺城區通過成立整改領導小組、開展自查自糾、出臺管理規定、推進國企改革等方式,落實省委巡視反饋意見,現已完成全區163個工程建設項目招投標工作的反饋意見整改。其中,“一碼報”便是一把“智慧鑰匙”。
目前,婺城區已對“一碼報”進行全面推廣,在網站、招標文件、各村(社)公告欄以及項目建設現場等處增設“一碼報”二維碼,方便群眾進行實時監督。同時,對群眾提出的問題,實現“簡單問題當天回復、復雜難題七天‘作答’”。
工程建設是經濟穩進提質的強大引擎,為此,婺城用好“管”字訣的同時,也答好“服”字題。
“我們不單要管好企業招標流程的‘規矩’,也要服務好項目的‘前前后后’。”郭洪建說。
今年以來,婺城區以“大干項目、大抓落實、大轉作風”為導向,圍繞工程建設項目招投標工作,組建“項目推進服務團”,作為黨組書記領辦黨建項目,由區行政服務中心“一把手”領辦,并會同發改、住建、資規、財政等相關部門業務骨干,深入企業、靠前服務,變“坐班”為“上門”,為項目業主提供政策咨詢、程序引導、業務指導等服務,將項目招投標中可能遇到的難點、堵點提前“消化”,驅動全區項目建設“加速跑”。
同時,婺城區還設立企業項目審批服務專區,完善項目聯審聯批機制,明確企業投資項目審批流程,按照“一次申請、一套材料、一個批件”的模式,實施“多合一”辦理,并安排工作人員進行線上“一對一”服務,推動政務服務“反向跑”,從而實現項目全流程審批不超過80天,審批時長壓縮20%以上。
服務無止境,常做則常新。未來,婺城區將繼續用好“管”“服”兩字,營造優質的營商環境,實現全區工程建設項目“源清、效高”,推動經濟穩進提質、建設高能級現代化都市核心區。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