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 陳婷 方婕)“養老保險為人民,消除防老后顧之憂”“老農民也有養老金領了,養老保險惠民心”……日前,在蔣堂鎮澤口村,上演了一出由該村村民自編自導自演的現代婺劇小戲《惠民歡歌》,臺上演得精彩,臺下看得認真,不時響起陣陣熱烈的掌聲。
“我們村愛好婺劇、能演婺劇、會編婺劇可是出了名的。”澤口村黨支部書記姜儉清說,村民不僅愛看,還能演。早在上世紀70年代,村里就組織了民樂隊,排練了婺劇《花頭臺》,隨后還組建宣傳隊,前后排練大型婺劇《智取威虎山》《平原作戰》《奇襲白虎團》等。之后,澤口村還自發編排大型婺劇劇目,創作了《彩霞》《金花銀花》《擋車》等劇目。在本村演出后,宣傳隊還赴外地演出,名氣越來越大。
“與婺劇接觸多了,大家懂得更多做人的道理,還以此來教育子孫后代,村風民風好轉了,營造了和諧的氛圍!苯獌清介紹,婺劇已漸漸成為村里的一張文化名片,大大豐富了農村文化生活,F在,村里有一支上百人的業余演出隊伍,建成了省內首個農村婺劇文化園,澤口村也成為名副其實的婺劇文化村。
澤口村婺劇文化的發展,離不開草根編劇洪增貴的支持。他是婺城區婺劇促進會會員,酷愛婺劇劇本創作。這曲現代婺劇小戲《惠民歡歌》就是他最新創作的。這些年,凡是村民關注的大小事,村里發生的新鮮事,都成為了洪增貴創作的素材。他先后創作了《天上人間共夢圓》《春暖花開》等一批婺劇小戲,向村民宣傳黨的二十大精神,以及黨和國家的惠民政策,給周邊村民們送上“精神食糧”。
有了劇本,村里組織熱愛婺劇的村民們組建了婺劇坐唱班,成立了婺劇演出隊。坐唱班的其中16名村民,組成了鼓板、正吹、三吹、小鑼和演唱小組,吹拉彈唱,樣樣在行。其中值得一提的有“戲迷兄妹”姜金海、姜彩球,由于癡迷婺劇,哥哥姜金海成了樂隊正吹,妹妹姜彩球成了隊里的旦角。
參加《惠民歡歌》演出的村民方芬芬還特意拉上了自己的同學姜麗君一起參演。方芬芬說,現在農村的生活越來越好,村民對文化生活的需求越來越高,這些接地氣的現代婺劇小戲具有濃濃的鄉土味,大家都喜歡聽。
“澤口村婺劇的不斷傳承與創新發展,實現了傳統文化和非遺項目傳承常態化、日常化,使鄉村文化得到不斷的發展和豐富,值得我們認真總結和推廣!笔Y堂鎮宣傳委員、文聯主席葉華輝說。
記者手記:文化既需要薪火相傳、代代守護,更需要與時俱進、勇于創新,激活傳統文化的生命力。但不論如何變化,傳承傳統文化、講好中國故事、傳播中華文明的職責使命不能背離。一出小戲,一段傳承。婺劇文化在澤口村開花結果,給鄉村增添了文化氣息,給老百姓帶來了精神食糧,這就是最好的文化延續、文脈傳承。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