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彭 麗莎通 訊員 陳露)綠冠小小似蘑菇,似花非花可食之。眼下,正值西蘭花采收時節,婺城區蔣堂鎮下尹村種植的50畝西蘭花迎來了豐收季,村民們穿梭田間忙著采收,樂此不疲。“西蘭花搶收完后馬上要種植西瓜,一塊地一年能種三季作物,每畝地年收入在1萬元左右。”農戶胡根南喜悅之情溢于言表。
一畝田“生”出萬元錢,這在以前,是很多農戶不敢想的目標。但自從“一田三收”稻蔬輪種模式推廣后,蔣堂鎮周邊村農戶的經濟收入顯著增加。
近年來,隨著“非糧化”整治的推進,蔣堂鎮因地制宜開辟出“一田三收”菜、果、稻輪種新路徑,即每年7月種植水稻、玉米,11月種植西蘭花、油菜,4月種植西瓜,三個周期的水稻、蔬菜以及瓜果循環生態種植,形成閉環鏈,實現一田三收、稻蔬共贏。
“稻蔬輪種”模式推進是一項系統工程,涉及面廣。為此,蔣堂鎮建立“鎮、村、企業”三級配合機制,投資2000萬元建成高標準農田4000畝,引進省級農業雙強項目“好樂耕”農事服務中心,形成水稻全程機械化種植、蔬菜定點配送、瓜果批量供給等產業鏈條,聯合省農科院、高校達成“生產、供銷、服務”共建協議,先后12次到鎮進行土壤肥力檢測、優良品種培育、銷售渠道拓展,受益農戶達375人次。同時,為破解銷售渠道窄的難題,該鎮還采取“龍頭企業+大戶+農戶”的合作模式,進一步發揮產業集群帶動效應。
經過3年探索和實踐,蔣堂鎮建成稻蔬輪種示范基地200畝,實現畝均產值突破1萬元、畝均凈利潤0.7萬元。其中畝均凈利潤比未輪種前增長150%,實現了“一畝田萬元錢”的目標,并帶動全鎮范圍內200戶農戶實現增收,成為農業生產提質增效助力共同富裕的生動實踐。
在此基礎上,蔣堂鎮還充分發揮天然富硒資源優勢,將“稻蔬輪種”模式與特色農業發展、農旅休閑相結合,以“富硒米”為特色,借助“百鎮共建強基”平臺,搭配“紅美人柑橘節”“亭堂共富音樂節”等活動,實現農文旅融合發展。截至目前,蔣堂鎮清水塘村、開化村、下尹村、前源村等村集體增收約20萬元,村民月均增收3000元。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