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徐樂 實習生 占雯佳
日前,2023年婺城區“科技助農增收送服務”活動在乾西鄉聯合社區舉辦,省、市農科院的專家們來到活動現場為群眾們其提供科技咨詢、發放技術指導手冊等服務,F場省、市農科院的專家們結合一系列的科技成果,手把手教農民種養技術、解答各種種養問題,把農業生產技術成果真正送到農民的手中。
新農技送來新種植觀
活動中,農科院的專家們來到聯合村蔬菜種植戶朱建春的蔬菜大棚。空心菜、莧菜以其速生、高產的特點備受種植戶喜愛,為了獲得更多的效益,朱建春建起了大棚,讓蔬菜在溫暖的環境下生長,不僅加快了蔬菜的生長速度,還延長了采收時間,大大提高了經濟效益!翱招牟碎L得挺好的,可以再用一點有機肥,產量會更好,菜也會更嫩。”科技特派員包崇來輕輕地拔出一棵空心菜,仔細觀察葉片和根系的生長情況,對種植戶朱建春叮囑道。
當初,正是因為送技術下鄉,朱建春接觸到了新的農技知識,拓寬了蔬菜種植思路,搭建起了蔬菜大棚。有了大棚,就能提前播種,收獲時間也能提前不少,拿空心菜來說,一個月就能收獲一茬,大大提升了產值。如果在種植過程中遇到問題,還能通過村里、鄉里與專家對接,直接指導,比起之前的“單打獨斗”可好了不少。
據悉,自2003年以來,婺城區共舉辦農技類科技培訓班累計500多期,培訓農民5580人次,通過多種培訓形式普及了科技知識,如山區鄉鎮水果科技種植技術培訓、林下經濟發展培訓、春耕備耕播種培訓等等。農技專家們深入田頭,手把手地指導操作,耐心傳授科學技術,打破了農村長期流傳下來的種植觀,充分發揮了科技扶貧的作用,為農村經濟發展架設了“技術金橋”,受到了農村廣大群眾和所駐鄉鎮干部的熱烈歡迎和充分肯定。
暢通學習通道強信心
乾西鄉水果種植戶張惠玲早早地來到活動現場,翹首盼著農科院專家們的到來。她經營著一個十幾畝的家庭農場,種著十幾種品類的柑橘以及火龍果等熱帶水果,整個農場基本由她一個人打理,原本種植水果就很難,在金華種植熱帶水果更是難上加難,但是張惠玲始終樂此不疲。
“種水果十多年了,一直都是邊學邊做,我覺得很有意思,還要感謝政府提供這么多學習機會!睆埢萘峥谥械膶W習機會就是婺城區舉辦的各種形式的農技送下鄉服務,據了解,婺城區每年都會組織開展十多場不同主題的農技送下鄉服務,培訓、參觀學習、現場教學等形式開展,還有駐扎在婺城各地的省、市科技特派員隨時提供咨詢服務。
經過不斷地學習,張惠玲逐漸從一個水果種植小白成長為一家以種植高品質水果,休閑采摘為主休閑農場的主人。為了保證水果品質,張惠玲的農場基本不用除草劑等農藥,但是隨之而來的問題就是雜草叢生,雜草的生長一方面對果樹不利,會與果樹爭奪養分,侵占果樹根系的生長空間,影響產品質量,甚至還會誘發和傳播病蟲害,另一方面也影響游客的采摘體驗。這次,在乾西鄉農戶聯系群中看到科技特派員下鄉的消息,張惠玲高興極了,她將困擾自己許多的問題帶到活動現場。她與省農科院水果種植專家進行深入交流!斑@回學到了好多,有機會要把專家請到我的農場去!睆埢萘犭y掩臉上的笑容。
優新品種促增產顯著
除了對種植技術進行指導外,推廣良種也是科技助農增收的重要工作之一。羅店鎮盤前村是譽滿全國的高山蔬菜種植基地,最為人稱頌的蔬菜品種要數“北山蘿卜”和“北山番茄”了,其中的“北山蘿卜”就是十多年前由科技特派員包崇來帶來的“白雪春2號”蘿卜。前村海拔高、晝夜溫差大,特別適宜高山蔬菜種植,科技特派員來到盤前經過多次調研,了解村民的訴求和需求,再結合當地的地勢、氣候、土壤等情況,向村民們推介“白雪春2號”品種。
“剛開始,村民們將信將疑,這新品種真有這么好?”科技特派員包崇來回憶說。為了打消大家的疑慮,村里種植大戶帶頭示范,讓村民們眼見為實?吹叫缕贩N的種植成效,村民們紛紛改種,不僅產量提高,而且由于蘿卜的品質好,引進新品種前盤前蘿卜的畝產大約在三四千公斤,“白雪春2號”蘿卜,畝產能達到五千公斤。單價也從原先的一兩元一斤上升到四五元一斤,收益大大提高。
婺城區有13個農村鄉鎮,據悉,從2003年開始婺城區推行科技特派員制度,2006年起全區全面推行,實現了“一鄉一人”,現有省科技特派員7名,市科技特派員10名,2個團隊科技特派員,15年間,累計入駐58人?萍继嘏蓡T共引進新品種56個,推廣新技術59項、新成果18項,受益面積達到18000多畝,輻射帶動千余戶農民增收。
接下來,婺城區將繼續與科技特派員派出單位開展科技合作,努力構建大專院校、科研院所為婺城農業提供科技支撐的平臺。鼓勵和引導科技特派員利用派出單位的資源優勢,發揮專業特長,針對婺城現代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需求,聚焦關鍵環節、共性技術制約瓶頸,積極承擔和參與農業重大科技專項、重點研發計劃和基礎研究計劃等,加強科研攻關和試驗示范,努力在農業新品種、生態農業、現代農機裝備、跨界融合農業等領域取得一批新型實用技術成果,助推婺城產業發展。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