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身著白衣,與時間賽跑,只為挽救生命;他們堅守崗位,奔走一線,只為捍衛群眾健康。2023年8月19日是第六個中國醫師節。我們來聽聽婺城五位醫生的故事,感受醫者敢于擔當、為救治生命全情投入的職業精神。
余麗蕾
急診室里的“生命守護者”
作為醫院里最危急的科室,急診科醫生每天要面對各種復雜病癥的患者,并且迅速做出反應,為每一位急重癥患者爭取寶貴的治療時間。與時間賽跑,為生命護航,急診接診的不可預見性,練就了急診科醫生的“十八般武藝”。
晚上11點多,婺城區人民醫院急診室送來一名70多歲的老人,他的臉色蒼白,大汗淋漓,看起來非常虛弱。正在值夜班的余麗蕾立即趕到患者身邊,進行體征評估和緊急搶救,幾分鐘的體格檢查和病史詢問已成為她的肌肉記憶。余麗蕾初步診斷老人為突發心梗,經過對癥治療,老人逐漸恢復意識。這邊的搶救剛剛告一段落,又一名患者因消化道出血被送往急診室,沒有喘息時間,余麗蕾又迅速投入第二輪救治……
余麗蕾是婺城區人民醫院急診科主任,自2005年參加工作至今已有18年。18年間,她曾在婺城區康復醫院內科工作,也曾借調至白龍橋鎮中心衛生院負責病房管理。這些經歷都為她到急診科工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凹痹\科的病人,病情通常比較危重,常常需要醫生在第一時間做出判斷和搶救。同時醫生要做好心理疏導,冷靜地處理各種突發狀況,盡最大努力讓病人轉危為安!庇帑惱俑嬖V小布,自己的工作區域包括急診、搶救室、發熱門診等,主要負責危重病人的搶救,急診病人治療方案的制定,病人安置、轉運、病床協調,以及和醫院其他部門的對接溝通等。
去年12月,婺城區人民醫院急診科一天最高的接診量遠遠超出既往數量。余麗蕾帶領著科室人員勠力同心、帶病堅守,用實際行動詮釋醫者的責任與擔當。“一顆退燒藥,可以讓我們堅持一整天。”余麗蕾說,盡管每天都處于高負荷運轉的狀態,但從未有人退縮,他們要竭盡所能地做好自己的工作,為患者負責。
急診科蘊含了太多的人間悲喜、人生百態,日復一日,支撐著余麗蕾走下去的,是親手把患者從死亡邊緣拉回現實世界的成就感。能得到患者和家屬的認可和理解,這是讓她最欣慰和感動的。多年來,余麗蕾堅持不斷學習,積極參加培訓和進修,她說:“只有不斷汲取專業知識,做到學有所思、學有所想、學有所獲,才能給患者提供更好的醫療救治和服務!
傅衛明
扎根基層32載做百姓的健康衛士
一位扎根山村30多年的醫生,有著怎樣的工作狀態?年復一年與村民打交道的過程中,又會發生怎樣的故事?在婺城區塔石鄉,現年52歲的傅衛明,用自己大半生的時光,向大家展示了一位鄉村醫生對醫者仁心的堅守,展示了一位百姓健康守護者不改的初心。
傅衛明是婺城區塔石鄉衛生院院長,自1991年學校畢業后就一直在山區衛生院從事基層衛生工作。塔石鄉地處金、麗、衢交界的山區,距金華主城區60多公里。塔石鄉衛生院就建在村道旁,作為該鄉唯一一家醫療機構,傅衛明和同事們承擔著全鄉39個自然村,1.4萬居民的公共衛生和醫療保健服務任務!吧铰夫暄,深居大山的老百姓看病十分不易!备敌l明說,除了日常坐診,每周至少一次的下村隨訪,是他的重要工作。
一襲白衣,心熱如火,沒有節假日、沒有上下班,即使是在深夜睡夢中,只要患者一個緊急電話,他就背起藥箱風風火火沖出家門,全不顧風大雨急!30多年來,我一直都在走村入戶,上門出診也可以說是山區衛生院的特色了,一代代鄉村醫生都是這么過來的!泵磕旮敌l明至少出診100次,鞋子走壞四五雙,身體力行打通醫療服務“最后一公里”。
80多歲的董方友老人患有中風后遺癥,長期以來,傅衛明利用工作之余堅持上門為老人更換導尿管、為其做理療康復等。對于傅衛明來說,轄區內很多慢性病患者的身體健康成了他的牽掛,村民們的健康狀況在他心里記得一清二楚。誰家老人留守在家,需要什么藥;誰家里生活比較困難,需要幫助,傅衛明如數家珍。
塔石鄉最遠的張村和珊瑚村與遂昌交界,從衛生院開車過去還需半小時,入村后再步行。越是這樣的偏僻山村,越是傅衛明關注的重點。為更好地服務鄉親,多年來,傅衛明爭取各種到上級醫院深造學習的機會,鉆研醫療知識、更新知識結構、豐富臨床經驗!八募,負責任,就跟我們親人一般!睂τ诟敌l明的付出,村民們都看在眼里。
30多年來,傅衛明的腳步已遍布塔石鄉的每個角落,他的身影早已深深烙印在村民們的心中!笆刈∵@一方‘陣地’,是我的職責。再者,為村民解除病痛,也給我帶來了獲得感、滿足感。”傅衛明說,他會繼續堅守塔石,為山鄉百姓盡自己的一份力。
童國慶
詮釋醫者擔當,到患者最需要的地方去
“張大爺,您傷口的愈合情況怎么樣了,換完藥有消腫一些嗎?記得傷口別碰水,有任何不適記得可以打我的電話……”近日,婺城區瑯琊鎮中心衛生院門診醫生童國慶在短暫的門診休息間隙沒有選擇喝口水放松一會兒,而是拎起電話回訪關心前幾日做過外科手術患者的情況。
將每一位患者放在心上,這是童國慶作為一名鄉鎮基層醫生的行醫“準則”。他總是能夠將每一位患者的細節記在腦海中,細心提醒患者按時來院換藥、耐心叮囑病人服藥注意事項、為行動不便的老人上門服務……平日里,童國慶并沒有固定的休息日,只要病人有需要,一個電話他便放棄休息時間第一時間趕到,從未有怨言。于童國慶而言,醫者的使命不僅是救死扶傷,全力以赴守護群眾生命健康,更應不忘初心、以優質暖心的服務讓病人在就醫時感受到溫暖。
童國慶在患者中一直有著良好的口碑,靠的不僅僅是認真負責、細心全面的服務,還有精湛的醫術與嚴謹的行醫態度。前段時間,在瑯琊鎮工作的汪先生因腳底持續疼痛未能緩解,核磁共振未見異常,輾轉幾家醫院一直查不出病因。童國慶接診后,并沒有一味地依靠影像報告,而是仔細嚴謹地為患者的腳底做了全面的檢查。最終,在他細致的檢查下,發現患者腳底外傷手術后還有一顆十分細小的小石子未取出遺留在腳底。查明病因后,他通過手術為患者取出石子,解決了病人的難題。
自2012年成為一名醫務工作者以來,童國慶從醫已十年有余。這十多年的從醫生涯中,他始終不忘醫者初心,以實際行動詮釋醫者擔當。去瑯琊之前,童國慶原本是一名婺城區人民醫院的外科醫生,在聽聞瑯琊鎮中心衛生院急需有外科工作經驗的醫生后,他沒有一絲猶豫,選擇到鄉鎮成為一名基層的門診醫生。“做一名醫生不能僅僅去思考怎樣做是對自己好,應該去思考怎樣做對患者最好,到患者最需要的地方去,能為群眾實實在在做一點事,我很自豪!蓖瘒鴳c說道。
汪媛媛
“醫”路向前,以“仁心”守護生命
“最近的血糖指標還穩定嗎?記得不能再像以前一樣繼續高鹽高糖的飲食,適當鍛煉,還要記得按時服藥……”近日,家住婺城區乾西鄉的一名慢性病患者前往鄉衛生院復診配藥,接診的全科醫生汪媛媛在詳細了解病人情況后,為其制定個性化診療方案,同時對病人細心叮囑、暖心提醒。
細心、耐心、有責任心,這是許多患者對汪媛媛的評價。自2014年畢業參加工作成為一名醫生以來,汪媛媛在乾西鄉衛生院已度過了九個年頭!搬t”路走來,汪媛媛將自己沉浸到救死扶傷的醫生角色中去,逐漸從一位青澀的小姑娘,成長為能夠獨當一面的全科醫生。工作中,她總是全心全意帶著一顆“仁心”,以嚴謹的態度和扎實過硬的技術去救治病人,站在患者的立場去思考處理問題,在治病救人的同時也時刻關心著患者的情緒和狀態,在病人需要的時候隨時提供幫助和引導。
作為一名基層醫務工作者,汪媛媛十分重視對患者的健康宣教。在她看來,對于一些慢性病患者來說,僅僅是按時服藥還遠遠不夠,改變觀念,建立良好的生活習慣同樣十分重要。每當遇到這類慢性病患者,汪媛媛總是會依據病人自身情況,細心地為患者制定個性化健康管理方案,從藥物服用、飲食搭配、生活習慣等方面為患者科普健康知識!懊看蝸韽驮\,汪醫生都會很耐心地提醒我一些平時生活中需要注意的事項,指導我如何用藥,還會讓我放松心態,不要太過于緊張……”一名慢病患者說道。
對于汪媛媛來說,醫生不僅是一份職業,更是一份責任、一種力量,指引著她以一顆仁愛之心守護生命,無私奉獻為群眾排憂解難。“成為一名醫生,治病救人,堅守職責和使命,保衛一方百姓的生命健康,我感到很幸福。”汪媛媛表示,未來,她也將不忘從醫的初心,腳踏實地,不斷自我精進,將每一位患者放在心上,繼續書寫基層醫務工作者的精彩篇章。
徐凱琴
做“醫”生學習、不斷“充電”的學者
從1998年到2023年,25年的醫師生涯,徐凱琴堅持“生命至上救死扶傷”的初心,腳踏實地提升自己的醫術,讀書、看文獻、進修學習、學術會議……25年中,她始終“醫”路向前。
2020年12月,徐凱琴調到婺城區白龍橋鎮中心衛生院工作,分管基本醫療工作。每周一至周五,除了業務管理,徐凱琴盡可能擠出時間做業務,上午在全科門診接診、參與病房查房,下午分析動態心電圖。“我做的是一些平凡的工作,在鄉鎮衛生院,能感受到的是居民對醫務人員的尊重和對醫療服務需求的日益提高。”隨著人口老齡化,提升基層衛生院的服務能力成為當務之急,在徐凱琴眼中,全科醫生不但是居民健康的守門人,更是一位需要終身學習、不斷“充電”的學者。
“4·15疫情”期間,從疫情防控攻堅戰打響的那一刻開始,徐凱琴第一時間組織全員培訓、落實部署、組織入戶采樣,發揮先鋒模范帶頭作用,以“不破樓蘭終不還”的韌勁,帶領白衣戰隊迎疫而為,強斗志逆行而上,上通下達、團結一心、協調左右、籌備采樣……在抗擊疫情的關鍵時期,轄區內1萬多名高血壓、糖尿病等患有基礎疾病的居民用藥問題成了亟需解決的重點問題,徐凱琴帶領著白龍橋鎮中心衛生院的全科醫生團隊克服重重困難,前移全科門診,保障轄區居民的慢性病用藥,守護居民生命安全。
如今徐凱琴帶領團隊繼續投入醫院服務能力提升工作,一刻都不停歇,2022年11月,白龍橋鎮中心衛生院順利通過優質服務基層行“推薦標準”的醫院創建,這也是婺城區首家通過優質服務基層行“推薦標準”的醫院。
徐凱琴總是說自己的醫師生涯是平平淡淡的,但是無論是患者,還是居民,都稱贊她醫術精湛、醫德高尚。徐凱琴常常走入居民家,仔細、耐心地進行醫療服務,真正深入基層,了解基層醫療服務對象的需求。
“廉潔行醫,為健康婺城貢獻自己的力量!”徐凱琴對于未來有著這樣的期許,在過去25年的醫路中,她也是這樣踐行的。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