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 吳錚譽)“當前為連晚稻灌漿結實期,需做好水分管理、病蟲害防治、防災農事操作……”9月22日,“好樂耕農事服務中心數字化管理”平臺自動生成生育期農事簡報,給出農事操作指導意見。
據婺城區蔣堂鎮的“好樂耕”農事服務中心生產部經理祖洪影介紹,該平臺可實時監測農田的土壤墑情、氣象情況、作物生長情況和病蟲害情況等,并根據實時數據分析,結合水稻生育期,生成農事簡報,便有了開頭的一幕。
祖洪影告訴記者,為更好的服務于水稻種植戶,農戶可通過“好樂耕農事服務中心數字化管理平臺”小程序客戶端,根據自己種植水稻的需求,進行線上下單,并可通過小程序客戶端了解該訂單的進展情況。
記者注意到,小程序上提供耕整地服務、育秧服務、施肥服務、無人機植保飛防服務、烘干倉儲服務等多項農事服務供農戶選擇。
“手機上點一點就能下單需要的農事服務,會有專門的服務人員跟進。比如選擇了育秧服務,‘好樂耕’就會幫我們育秧、插秧,插秧機都不用我們自己再找了,很方便。”種糧大戶張霞軍表示,依托“好樂耕”農事服務中心,自己既省心又省事。
數字賦能,讓農民從“會種田”變成“慧種田”。近年來,婺城區積極探索農業生產提質增效助力共同富裕生產實踐,建立“鎮、村、企業”三級農事服務共富機制,在蔣堂鎮引進省級農業雙強項目“好樂耕”農事服務中心,以水稻全程機械化服務為核心,通過技術集成、裝備創新、數字賦能等手段,探索重塑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推動糧食生產高質量發展。
鄉村振興,人才是“關鍵密鑰”。“好樂耕”團隊成員多數都是80后、90后,90%以上是青年人,這群青年農創客意識到,不僅要多種糧,更要種好糧,為鄉村振興注入新活力。他們幫助鄉村轉觀念、興技術,讓農業農村產業發展擁有了更多朝氣與可能性。
“我們播種采用的是全自動機械播種流水線,播種均勻度、覆土均勻度都更高,大大降低了勞動成本。并且我們恒溫恒濕增氧一體化出苗室育出來的秧苗也會比老百姓自己育的整齊度更好、均勻度更高,大幅提高出苗率。”祖洪影表示,“中心堅持科技創新,還定向開發全新控制系統,實現了烘干全流程可視化、數字化,為農戶精準核算產量計算效益提供依據。
據介紹,中心優先為周邊10公里主糧種植區域“弱、小、散”農戶提供全程或單項托管農事服務。現已具備1.5萬畝/季的育秧能力,300噸/批次的烘干能力,4000噸的倉儲能力,10萬畝次/年的農機服務能力,可為農戶節本80元/畝,有效減少人工成本,提高農戶種糧便利性和積極性。
此外,“好樂耕”農事服務中心與浙江大學合作成立鄉村產業振興研究院,與中國水稻所等單位共同承接2022年省“領雁”“尖兵”科研項目,積極開展新品種選育、土壤改良、健康栽培等新技術及新模式試驗示范,做深科技成果轉化,實現化肥農藥減量8%-10%,農機效率提高10%-20%。
下一步,婺城區將繼續推進數字賦能,堅持科技創新,深耕糧食生產,加快健全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擴大為農服務范圍,推動節本惠農、科技強農、強村富民。到2025年,“好樂耕”農事服務中心面向全省推廣建設20個服務點,推進浙江省鄉村振興,為共同富裕賦能加碼。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