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 胡敏霞)走進婺城區城西街道河盤橋社區的肉聯廠宿舍第二生活區,一排排年久失修、墻體開裂的外墻被裝扮上了“新衣”,崎嶇不平、坑坑洼洼的水泥黃土路“搖身一變”,鋪上了瀝青變為嶄新的柏油路,舊窗舊輔房經改造后也煥然一新,看著家門口變新變美,老住戶們由衷地表示高興。“這些房子有四十多年了,以前很舊也不美觀,現在一改善,外墻、道路更清爽,還規劃了停車位,小區變得干凈整潔。”說起小區的變化,居民李桂珍有說不完的話。
據了解,該小區建于1970年,小區內共有10棟樓343戶住戶,大部分居民是原肉聯廠的職工。由于小區樓棟建成時間超過40年,路面破舊不堪,建筑外墻剝落嚴重,基礎設施條件較差。
“如何讓群眾住上舒心房?”“肉聯廠老舊小區改造如何推進?”2022年,城西街道人大代表提出了《關于加快肉聯廠老舊小區推進改造的建議》的建議,就改造資金如何保障、改造內容如何確定、長效管理如何落實、群眾強烈反應的訴求如何解決等,與街道、建設單位、主管部門等現場開展“集中面商”,同年5月,該小區改造工程順利啟動。
施工過程中,街道人大工委強化跟蹤督辦,堅持每周三在選民接待日聽民聲,組織人大代表對老舊小區改造情況定期進行視察,全程參與工程項目和施工管理的依法監督,同時以“不漏一戶、不落一人”的情懷走進群眾當中耐心宣講政策,以真心贏得百姓信任。同年11月推進將近400戶順利征遷,圓滿完成老舊小區改造工作。
該小區的順利改造完成,實現了把代表建議轉化為增進民生福祉、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政策舉措。近年來,城西街道人大工委緊緊圍繞中心,服務大局,開展人大代表亮碼亮身份,提出代表“陽光建議”機制,通過全方位征集建議線索,全鏈條督辦重點工程,全流程規范過程,以進一步提高建議“含金量”,提升群眾“滿意度”,保持民生實事“生命力”,讓代表建議落地有聲。兩年來,城西街道共收到大會期間代表建議17件,閉會期間建議4件;舉辦35次‘集中面商’活動,涉及代表建議21件,進一步提高了建議辦理的準確性和有效性,推動代表建議辦理工作質量整體提升。
一項項有利舉措,讓一件件民生實事得以落地:解決了老年人吃飯問題,推動中山路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照料中心正式掛牌運營;指導成立了社區“小巷導師”為轄區內餐飲行業發展出謀劃策……
接下來,街道人大工委將不斷總結經驗、迭代升級“陽光建議”機制,推動該項工作規范化、常態化。代表建議的提出、辦理、公開進行有機整合,把全過程人民民主的理念貫穿建議提出辦理全過程,全力打造好“陽光建議”品牌,以規范化推動代表建議提出質量和辦理質量“雙提升”。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