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 彭麗莎)走進婺城區沙畈鄉遼頭村,清涼的山風撲面而來,古老的房屋訴說著歲月的痕跡,村前的小溪穿流而過,潺潺的流水聲如銀鈴般悅耳。隨手找塊石頭坐在溪邊,眼前是綿延不絕的山林,耳畔是動聽悅耳的蟲鳴,掬一捧溪水,一股甘甜清潤心脾。
周末或是天氣晴朗的日子,許多市民前來這里尋覓一段“慢時光”。在村口的咖啡屋點上一杯咖啡,漫步于秀美山水之間,領略生態之美,追尋詩和遠方。
遼頭村位于婺西南山間,優越的生態環境是其最大的品牌優勢。近年來,遼頭村兩委立足“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努力把環境資源轉化為發展資源,把生態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探索生態保護與經濟社會協調可持續發展的新路子。
沙畈鄉擁有山林面積15510余公頃,毛竹面積2000余公頃,是婺城西南山區主要的竹產品生產基地,家家戶戶都是挖筍能手。為此,遼頭村因地制宜大力發展竹筍經濟。從最初的引入烘干設備、建立烘干房,到如今打造2000余平方米筍干加工基地、注冊商標品牌,并建立“共富工坊”推動農特加盟,成功開辟了“筍竹基地+竹筍加工”新模式,已初步形成竹筍采收、加工、銷售的產業鏈。
同時,遼頭村還在共富工坊內開設了咖啡屋,又在一旁計劃打造占地380平方米的康養中心。依托山水資源,遼頭村通過“走出去”與“引進來”相結合,一方面吸引更多市民朋友走進綠水青山之間,另一方面加大招商引資力度把村里的優質農產品推廣出去,激活鄉村發展新動能。
今年,遼頭村還與安吉縣的夏陽村開展黨建聯建結對。安吉縣是“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發源地,雙方發展方向和背景相似,計劃在產業發展、項目合作、基層治理、農旅融合等方面積極拓展交流渠道、強化務實合作,攜手開出“共富花”。
稻蛙共生、林下中草藥、野生獼猴桃……沙畈鄉作為水源保護地,綠色是其發展中最鮮明的底色。近年來,沙畈鄉通過“紅色地標”促研學,探索山區根脈傳承共富路,做深做透林下“一片葉子”產業,探索山區優勢土產共富路,大力推廣“筍竹兩用”模式,探索山區物盡其用共富路,積極探索“稻蛙共生”種養模式。同時,還有年產1000噸的沙畈粽葉,其中600多噸銷往嘉興,成為山區群眾的“致富葉”。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