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是豐收的季節,承載著人們豐收的喜悅和收獲的希望。眼下,婺城的田野上,農戶們利用近期的好天氣,抓緊采收、裝運、晾曬。近日,婺城區塔石鄉的單季稻也進入了集中收割期,但由于沒有統一的晾曬場,農民們無地曬糧,塔石鄉政府隨即敞開政府大院大門,將大院變成“曬糧場”,為鄉民們解決了燃眉之急,這一舉動也贏得了大家的廣泛點贊。
一件曬糧小事,為何會得到廣泛的稱贊?
每當秋收曬糧的時候,各地都會出現無地曬糧、占地曬糧的現象,不僅造成農民們的不便,更成為了安全隱患。今年秋收時節,有不少省市將基層政府機關、派出所、黨群服務中心等場所開放給農民們曬糧,并幫助秋收晾曬。塔石鄉政府直面農業生產基層問題,踐行“為民服務”理念,開放政府大院,盡全力守護農民們的“飯碗”。
大多數人說起政府大院,都有一種距離感,但實際上,政府大院本就應該是“接地氣”的地方,是為切實解決群眾急難的地方。把政府大院對老百姓敞開使用,拉近彼此距離,消除“神秘感”,真正意義上打造出“沒有圍墻的政府”。
農民們辛勤勞作所得的糧成熟了,如果不能趁著天晴抓緊晾曬,就容易發霉、變質,全力守護“糧袋子”,確保秋糧顆粒歸倉,政府部門理應做到深入基層、俯下身子傾聽、真正弄清老百姓所求,以實際行動展示責任擔當。
院里,鋪開的稻谷成了金燦燦的“地毯”,“曬”出了農民們的笑臉,也“曬”出了人民政府、黨員干部為民服務的初心。群眾們的點贊,贊的是政府大院開放到了群眾的心里。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