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2021年,90后的金華“商二代”小魯商旅海外。一次華人聚會上,席間有朋友和他介紹起自己在國內投資的社交APP“抖音”。彼時的小魯尚不知“抖音”在國內的火爆,只循著朋友的推薦,開始把玩起線上社交,不想就此一發不可收。如今,“抖音”作為他打開互聯網世界的橋梁,占據了他大把的閑暇時光。他在自己的抖音號“童年終結者”上面分享自己的愛好,記錄他和孩子的日常,還在凌晨開直播連線給網友們答疑解惑。如此立體的他陸陸續續吸引了900多萬粉絲。問及“走紅”的秘訣,他反問:“我說我不知道你信嗎?”沒有所謂垂直的定位,更無談所謂人設,用他自己的話說,就是“坦率做自己,玩著玩著就出圈兒了”。
“起初,我就是在抖音上分享自己寫的近體詩,分享自己彈奏的吉他曲,和線下一樣在線上找朋友。”三年前,小魯留洋海外,經營著家族生意。觥籌交錯之間,朋友們把酒言歡,在商言商,日子并不算枯燥。然而,小魯內心里還住著一個文藝小青年。閑暇時光里,他喜歡讀一讀孔孟,翻一番老莊,也時常在詩詞歌賦里感受陽春白雪,一時興起還會潑墨揮毫幾筆,只是當時身邊未見同頻愛好者。小魯便將自己的詩意生活分享到了抖音,龐大的用戶基數很快為小魯拓寬了社交圈,聚攏來一群線上好友。小魯把自己的抖音號做成了一個道場,呼朋引伴分享詩詞,推敲字句。在一首《父親的散文詩》又一次風靡網絡后,有網友分享了媽媽的日記。小魯摸起身旁的吉他,為之譜曲,直播彈唱給大家聽。
此后歸國,回到尖峰山腳下,小魯安排好手頭的工作后,在徐霞客小學接兩個兒子回家,日日陪伴兒子石榴和麥冬,便隨手記錄下父子兄弟相處的日常,卻很快讓兒子麥冬成了網友們的“團寵”,收割了一大波流量。問及緣由,小魯坦言這是無心之舉。在他的小時候,互聯網還沒有普及到中國的千家萬戶,DVD還是個新鮮玩意兒,媽媽就買來設備,拍下他和姐姐的日常。等到十多年以后,姐弟倆都已長大,父母垂垂老去,一家人打開這些塵封的影像,那些兒時的點滴仿佛依舊鮮活又溫暖。這份重溫童年的美好感受讓小魯覺得記錄本身是一件非常有意義的事情,于他如是,于石榴和麥冬亦如是。只是石榴和麥冬在被拍這件事情上表現出了截然不同的態度。石榴不喜歡鏡頭對著自己,麥冬在鏡頭前卻有著積極的表現欲。尊重兩個兒子的喜好,小魯將鏡頭更多地對準了麥冬。
02
三年的時光,數千個親子相處的視頻,是小魯和孩子們生活的剪影,也是父子靈魂的碰撞。視頻里的麥冬古靈精怪卻又有些憨,能言善辯卻時常脆弱地要抱抱,興趣廣泛卻會害怕做不完作業哭鼻子,還有個特別的愛好是給心愛的小女孩小美拉車……而在麥冬眼里的爸爸小魯不是什么偉岸的大山、沉默的依靠,這爸爸似乎和他一樣貪吃又小氣,總是喜歡和他辯論卻不會給他講很多大道理,和他一樣有好多解不開的愁緒,他還經常帶著他見很多討人喜歡或讓人討厭的朋友,每一次坦誠的交談都好像在轉動這世界的萬花筒……
很多寶爸寶媽刷著小魯的視頻談教育,不少大朋友也在麥冬和爸爸的對話中得到治愈,石榴和麥冬所在的徐霞客小學也常常邀請“魯爸爸”去學校開講座,而小魯卻不認為自己在曬所謂“教育”。在他看來,父母與孩子的緣分在于兒時的陪伴,是父母和孩子一起探索世界,探索人與人的關系。在“卷王”盛行的當下,小魯顯得異乎尋常地佛系。他總是在自己的直播間里倡導“卷娃不如卷自己”,倡導“經濟和愛是推動世界的兩駕馬車”。“卷娃或許會讓娃逆反,但卷自己最多就是不成功。如果父母有足夠的經濟實力,打開了一個掌握豐富社會資源的圈層,那就帶上娃耳濡目染感受你的社交,以及你的社交圈里的人,辯證地學習這個社交圈里的人的思維方式和行為方式。如果沒有,那就給予足夠的愛,讓孩子有勇氣去探索世界,嘗試新的旅途……”于是,在小魯的視頻里,不論是麥冬還是石榴,都不是滿腹經綸的神童,卻有著直接而多面的思維和情緒,嬉笑怒罵,講述父與子裝得滿滿當當的分分秒秒。在小魯的認知里,“童年終結者”不是童年逝去的追憶與緬懷,而是一場大人與孩子的對視,一個大心臟和一顆小心臟平等地互動,這是一件美好且有意義的事情。
03
如此豐富的日常,如此火爆的人氣,讓小麥冬和小魯經常在線下偶遇粉絲,被要求合影簽名。愛嘚瑟的小麥冬表現出了異乎尋常的平靜,而這似乎是小魯意料中的事。被問及“網紅”會不會影響孩子的成長,小魯泰然答曰:“他們就是互聯網或者說自媒體時代里長大的一代,自媒體就是他們生活中的一部分,這是他們熟悉的環境。這個環境和我小時候傳統媒體幾乎完全主導媒介傳播的時代已經不一樣了,我覺得他們就是要學會用自媒體自信而清晰地表達自己的觀點,在自媒體上遇見志同道合的朋友,在自媒體上更加便利地接軌他們需要的資源。”
或許得益于先天的優勢,小魯精力充沛,白日里忙完了工作,過完陪伴兩個兒子放學后的親子時刻,而后就開始在抖音上直播連線。啤酒加零嘴,和網友的故事是絕配,他的回答總能讓網友們大贊“人間清醒”,這也讓小魯倍感欣慰。“因為能幫助到別人,我感覺自己特別有價值。”
網絡是個嘈雜的傳聲筒,有人捧場也有人砸場,有人點贊也有人拉踩。小魯偶爾翻閱評論,遇到不友好的也會果斷拉黑,連線中偶爾遇到不友好的爭吵,小魯也會果斷掛斷……在他看來,游走在互聯網,做好一個自媒體,擁有一個強大的內核和堅定的自我是必修課。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