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們在崗位上默默付出,無論春夏秋冬,始終如一;她們忙碌而堅定,如同城市的脈搏,跳動著生活的節奏;她們樂于奉獻,用自己的行動詮釋著責任和擔當……她們不僅是家庭的溫馨港灣,更是社會的中堅力量。
在婺城的每一個角落,都可以聽到她們奮斗的歌聲,那是一曲曲激昂的巾幗之歌,訴說著她們的堅韌和執著,展示著婺城女性的獨特魅力和無限可能。
區行政服務中心
堅守平凡崗位綻放巾幗風采
在婺城區行政服務中心,有這樣一群姑娘。她們立足平凡崗位,用愛與熱情感染著每一位群眾;她們踐行初心使命,用真誠和高效獲得了群眾的喜愛和支持。在工作中,她們始終以提升群眾辦事體驗感作為首要目標,在政務服務的舞臺上展現出別樣的巾幗風采。
在婺城區行政服務中心的全體工作人員中,女性工作人員數量約占四分之三,承擔了中心的絕大部分工作,是服務群眾的主力軍。一直以來,她們始終秉持著“微笑辦、暖心辦、我來辦、馬上辦、數智辦”的“五辦”精神,推行預約服務、延時服務、午休值班等以提升群眾辦事體驗感為首要目標的個性化服務。同時,她們聚焦推進窗口服務親民化和導辦服務智能化,真正踐行“不間斷”服務承諾,讓群眾辦事滿意度、體驗感不斷提升。除此以外,在人員管理上,她們主動參與制定并完善了服務規范、培訓學習、活動組織、考核評價等管理制度,在各類便民服務的基礎上,注重錘煉窗口作風建設,激勵創建熱情,激發“巾幗文明”正能量。
“作為窗口一線工作人員,我們的工作成效直接影響著企業和群眾的便利度和獲得感。”婺城區行政服務中心辦公室主任祝程翀說道。在婺城區行政服務中心,每天來辦理業務的市民絡繹不絕,所辦理的業務繁多細碎。“有些市民在來之前可能覺得不好辦,但是辦完后點贊我們說辦理得又快又好,這讓我們很有成就感。”婺城區行政服務中心無差別受理窗口工作人員葉雅昕向記者介紹。婺城區蒲公英幼兒園園長施旭蘭在辦理完幼兒園名稱變更登記后,也對方便快捷的辦理服務點贊:“我這邊就來了一趟,工作人員辦事效率很高,態度很熱情,服務也很耐心。”
據悉,婺城區行政服務中心先后獲評2022年“浙江省巾幗文明崗”、2023年“浙江省三八紅旗集體”的榮譽稱號。在今后的工作中,這群姑娘也將繼續發揮好“巾幗文明崗”和三八紅旗集體的示范引領作用,發揮女性獨特優勢,踐行“五辦”精神,為全區營商環境的優化,貢獻巾幗力量。
(見習記者洪珊)
王彩芳
三十載春風化雨初心不渝鑄教育夢
王彩芳是紅湖路小學黨支部書記、校長,也是2023年“金華市三八紅旗手”。從教30年以來,她始終不忘“愛”之初心——教育需要一顆悲憫之心,始終把學生放在心上;始終不忘“嚴”之初心——教育需要一把尺子,給學生立規,培養良好的習慣。給自己鞭策,始終把教書育人作為自己的崇高使命,把提高教育、教學水平當成畢生的追求。
上課的鈴聲響起。王彩芳輕輕推開一間教室的門,在最后一排坐下,打開筆記本,一邊聽講一邊刷刷地記錄著,時不時露出贊賞的微笑。作為紅湖路小學70余位老師和1170余名學生的校長,王彩芳深知教育改革的重要性,特別是小學階段的綜合評價改革,對于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全面素質至關重要。所以,她經常通過親自跟課、聽課的方式,直接觀察學生們的學習狀態和教師的教學方法,對班級管理和教學效果進行科學評估。
“這種方式很有必要,有助于我全面了解學校教育教學的真實情況,為改進和優化教學策略提供第一手參考資料。”在王彩芳看來,旁聽是一件很有必要也很有趣的事情,通過旁聽,她觀察到了每一位學生的不同,也深入掌握了教師在傳授知識方面的優勢和不足、班主任在班級管理中的表現和風格。
“年輕教師應錘煉自我,使自己成長”“老師們要讓每個孩子享受公平有質量的教育”“優秀教師責任重大,要努力把工作做到更好”……日常管理工作中,王彩芳特別注重教師在言傳身教中的重要作用,她每一句“嘮叨”的背后,都是對教育質量的高度重視。同時,她也非常關注教師的專業發展,鼓勵教師不斷學習新知識,提升教育教學能力。王彩芳希望通過這樣的日常管理,營造一個積極向上、嚴謹治學的教育環境,讓學生在良好的師德師風熏陶下茁壯成長。
工作之余,王彩芳也是一個熱愛生活的人,隨著自己的孩子長大獨立,她有更多的時間去體驗烹飪、彈琴、品茗、養花的樂趣。熱愛茶文化的她,一直在研究與推廣“中國傳統茶文化進校園”的相關話題。“每位婦女都有自己的閃光點,我們要以自己的方式熱愛生活,熱愛工作。”王彩芳說,實現社會價值的方式有很多,而她深耕教育,始終熱愛,愿意為教育事業奉獻自己的光彩。
(記者吳秉翰)
陳琦
多年扎根基層一線做居民的“貼心人”
“陳奶奶,這么早就在鍛煉了,最近天氣寒冷,路面容易結冰,注意防滑呀!”和往常一樣,清晨,婺城區新獅街道柳湖花園社區黨委書記陳琦早早地來到社區各個角落,和熟悉的社區居民聊家常,關心他們的身體健康。
陳琦于2010年入黨,至今已有14年黨齡。2002年10月,她開始從事社區工作,2019年來到柳湖花園社區服務居民,扎根基層一線20余年,擁有豐富的基層工作經驗。社區事務繁雜細致,陳琦始終以一腔真情,用心用愛努力靠近群眾,做居民的“貼心人”。
柳湖花園社區面積1.05平方公里,擁有1.2萬常住人口,范圍廣,構成復雜,治理難度大。陳琦在“基層黨建+社會治理”模式引領下,率先開展“微網格”基層治理體系建設,實現民情聯系無遺漏、社區管理無盲點。
家住柳湖花園52棟的邵爺爺今年80多歲了,平時會用智能手機,當遇到困難時,他會在網格群里詢問,52棟的微網格長唐老師總是熱心地回復邵爺爺的問題,并且還會上門當面指導,將暖心關心傳遞給老人家。除此之外,計劃裝修的業主也會在網格群內提前告知、各類信息咨詢也能在群內快速得到回應。“通過這些點點滴滴的樓道微互動,本不熟悉的鄰里變成了溫暖的大家庭。”陳琦欣喜地告訴記者,“微網格、小單元”的強治理模式,已成為全區基層社會治理示范樣本,也為打造婺城區縣域治理現代化樣板作出了貢獻。
社區工作無小事,為民服務是大事。陳琦幾十年如一日,堅守在基層一線,做著平凡卻偉大的事情,兢兢業業、盡職盡責、敬業奉獻,踐行著為民服務的使命與擔當,曾獲得“浙江省社區工作領軍人才”“2022年度浙江省最美社區工作者”“金華市擔當作為好支書”“金華市優秀共產黨員”“金華市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個人”“婺城區打造縣域治理現代化成績突出個人”等多項榮譽稱號。
(記者 范卓崢 攝影 張藝)
邱霜瑋
用法律維護正義以真情熨帖民心
邱霜瑋是婺城區人民法院家事民庭的一名法官。自2011年進入法院工作以來,邱霜瑋一直在民事審判一線工作。她是金華市中院評選的“五零法官”,即零違紀、零投訴、零瑕疵、零信訪、零上訴。近三年來,她辦結大小案件達1300余件。
“對待當事人態度上保持溫和有禮,這樣可以讓當事人更愿意接受。”“花時間去傾聽當事人訴說,當事人把話說完了,氣也順了,法官講的道理也就聽進去了。”“挖掘當事人根本的訴求,有效回應當事人的困惑,這樣法官說的話才能點到他們心坎上。”說起工作,邱霜瑋打開了話匣。13年來,在與形形色色的當事人打交道的過程中,在總結前輩經驗的基礎上,她逐漸摸索出自己的辦案方法。
讓邱霜瑋印象深刻的是在一次案件辦理過程中,有當事人給邱法官送來了錦旗和鮮花,感謝她在案件調解過程中一遍遍地釋法說理,讓不懂法律的當事人感受到了法官的誠意與耐心。在簽署調解協議時,當事人一句“法官我相信你”讓邱霜瑋覺得自己之前開展的工作充滿意義,“群眾的信任是對我工作最大的肯定。”
把群眾放在心上,急群眾之所急,想群眾之所想。為了減輕弱勢群體的訴訟負擔,她主動深入當事人家中走訪調查。年末,工地工人拿不到工資,她配合當地黨委政府做好承包人工作,勸說及時支付拖欠的工資,讓工人回家過個好年。
隨著“法官進網格”“法官進企業”活動的開展,邱霜瑋積極參與“共享法庭”的建設推廣,利用數字觸角,做好協同化解,將矛盾解決在早在小。
邱霜瑋說,在今后的工作中,她將繼續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司法理念,不僅做好裁判者,更要當好群眾的貼心人,立足本職工作,帶領團隊,拓展婚姻家事案件聯動領域,服務平安建設,把婦女兒童權益保護作為婚姻案件的辦理重點,讓司法審判更具溫情溫度,讓每個當事人都感受到司法的公正與溫情。
(記者 張妙娟)
戴春燕
弘揚家風家訓注入美好“她力量”
干凈利落的短發、條理清晰的表達、笑起來給人如沐春風般的溫暖,這是記者初見戴春燕的第一印象。翻開她隨身攜帶的筆記本,上面密密麻麻記錄了各種工作細節,厚重的筆記本也透露出她嚴謹認真的工作態度。
今年是戴春燕經營師大人家餐飲連鎖的第25年。作為一名女企業家,她無疑是成功的。二十多年來,師大人家從一家小小的高校餐廳起步,到如今成為一家集餐飲經營及高端酒店、企業管理咨詢服務于一體的綜合性集團公司。現在,戴春燕除了是一位女企業家,還是浙江省三八紅旗手、中國婦女十三大代表。每一個身份的背后,都彰顯出她的責任與擔當。
談及家庭教育,戴春燕也表達了自己的觀點,“孩子是一個家庭的希望,也是祖國的未來,要讓家庭成為教育的主戰場。”多年忙碌的工作讓戴春燕坦言,自己忽視了對孩子的教育和陪伴。在意識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之后,戴春燕首先將家風家訓的建設落實到自己的家族中。“在我的帶動下,這已經是我們第十年在自己的大家族中推行家風家訓的建設,我希望通過用文字記錄的形式,傳承良好家風,增強家庭的凝聚力。”
“在我們企業員工中60%左右是女性。因此作為企業的婦聯主席,我也做了很多的女性帶動引領工作。”2019年,在戴春燕的推動下,公司成立了婦聯組織,倡導“一手家業一手事業”,把家庭教育工作室落到企業,把員工幸福計劃落到企業管理的具體措施中。同時,戴春燕還成立了羽燕家庭教育工作室,推行“認真生活、快樂工作”,在公司實施365員工幸福計劃,季季有主題,月月有活動,天天有關愛,通過授課加咨詢服務的形式,幫助員工平衡工作與家庭的關系。在日常生活中,戴春燕也會通過線上群聊的形式給女性員工答疑和指導。“我們有門店婦聯主席交流群,大家都會在群里交流分享家庭教育理念。”戴春燕打開她們的分享群,向記者介紹道。
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作為全國婦女代表,多年的生活和工作,也讓她更容易洞察社會。“我發現現在很多年輕人都忽視了家風的傳承。”看到這個現象后,她積極傳播家庭家教家風理念,并在2022年取得了家庭教育指導師證書。現如今,戴春燕已經開展多場家庭教育公益演講,并且走入高校,帶動引領更多的人學習和傳承。
“接下來,我要將這些措施更好地落實下去。”談及未來的目標,戴春燕侃侃而談,充滿信心。未來,她將堅守初心,以家風建設為出發點,用踏實的行動和創新的智慧,打造幸福型企業,助力家家幸福安康,為社會注入美好的“她力量”。
(見習記者洪珊)
朱永美
厚植巾幗工坊優勢開啟農業“共富”篇章
“別看玳玳果小小的,它全身都是寶。”剛到金玳堂,朱永美就滔滔不絕地向記者介紹著玳玳果的優點。
2019年,朱永美和丈夫一起開啟了玳玳產品的本土化種植研發之路。靠著羅店鎮的區位優勢,朱永美夫婦逐漸將玳玳果的產品做大。2020年,“玳玳花果膏”被收錄進“金華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名錄”“婺城區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名錄”,其自創品牌“金玳堂”獲評“金華老字號”。目前,金玳堂的產品已經獲得了浙江省農業博覽會金獎、浙江省中藥材博覽會金獎等榮譽。
朱永美夫婦通過統一收購、提供技術指導等方式,以自有基地輻射帶動周邊農戶種植玳玳果,范圍涉及羅店鎮、竹馬鄉、蔣堂鎮、瑯琊鎮等鄉鎮,推動當地形成了玳玳果種植產業,鋪就了鄉村振興“共富路”。
在每年4月和7月,玳玳花果的旺季,朱永美的工廠會招50-100名農戶協助生產。“去年一年我們的產值超過了600萬元,到目前為止帶領帶動種植的玳玳果面積超過5000畝,帶動種植的農戶超過5000人。”據朱永美介紹,種植玳玳果,每畝每年能讓農民增收3000多元。
與此同時,朱永美夫婦積極探索玳玳產品深加工領域,和丈夫不同的是,作為女性,朱永美更關注香水、口紅這些玳玳果的產品鏈條的分支。在朱永美的努力之下,玳玳花精油、精油皂、純露等產品相繼出現。2023年,金玳堂被評為省級巾幗共富工坊。
“接下來,我將繼續帶動周邊婦女、寶媽朝著玳玳產品的直播帶貨之路前進。”隨著產業越做越大,越來越多的婦女、寶媽加入朱永美的團隊。“我們會完善線上線下的銷售渠道,在經營數字化上多做文章,不斷提高玳玳花果系列產品的知名度,發揮巾幗工坊優勢,帶動更多村民增收致富,助力鄉村振興。”朱永美說。(記者 盧曉飛)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