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華日報記者 余美娜/文 吳潮宏/攝
春潮涌動,婺城區竹馬鄉大地上,熱浪騰騰,從田間地頭到工廠車間再到項目現場處處迸發出活力,匯成一幅幅真抓實干、激情奮進的時代畫卷。竹馬鄉黨委書記金光明介紹,近年來,在婺城區委的堅強領導下,竹馬鄉黨委緊緊圍繞區委“1483”發展戰略和“一帶七心”戰略布局,錨定勇當綠色低碳發展探路者定位,以“大干項目大抓落實大轉作風”為鮮明導向,團結帶領全鄉廣大黨員干部群眾踔厲奮發、勇毅前行,特色農業生機勃發、鄉村振興擦亮共富成色、工業經濟實現高質量發展、項目建設取得重大突破、社會大局保持和諧穩定、干部隊伍奮發向上,努力開創竹馬高質量發展新局面。
花木經濟一路生花
“天下茶花數金華,金華茶花看竹馬”,竹馬茶花產業早已名聲在外。下張家村因種植茶花從遠近聞名的“貧困村”搖身一變成了“億元村”這段佳話,更是讓大家津津樂道。也曾一度,由于傳統種養模式導致的產品同質化,土地、基礎設施投入少且規模小而散等因素,導致茶花產業陷入低谷。
近年來,竹馬茶花產業痛下決心轉型,優化花木品種,引進培育差異化、品質高的苗木產品,形成了以茶花為代表的花卉苗木種植產業,將茶花產業發展與花木藝術結合,進一步發揮茶花產業優勢,打造婺城區花木特色名片。同時,竹馬花卉苗木產業還敢于跳出竹馬發展,向開放要空間,打造更具韌性、活力、競爭力的花卉苗木版“地瓜經濟”。
方永根從事花卉苗木種植培育已經有30多年,他的基地從竹馬起步,從種植茶花、杜鵑花開始,再到種植培育各種花卉苗木,如今的產業版圖,早就走出婺城,走向全國各地,面積多達幾千畝。
“我們現在在婺城區的蔣堂鎮、雅畈鎮,江西省益陽、德興,以及山東青島、新疆都有基地,我們原來的花卉苗木因為耐寒性差,最北只能賣到蘇北,如今通過在北方的品種選育,耐寒性大大提高,已經銷售到北京、遼寧等北方城市。”方永根說。
方永根的女兒女婿也傳承和發揚了方永根的事業,大學畢業后,已經在青島注冊了一家園藝和農產品進出口公司,推動婺城花卉苗木走向世界。
盡管基地遍布全國,但方永根自認為將最核心的資源留在了竹馬鄉。在方下店村這個65畝的基地,承載著研發育種的重要使命,也是全國兩家杜鵑種質資源庫之一,大量的國內外優良種質資源和杜鵑花、茶花新優品種,是花卉苗木產業發展的核心競爭力。
在竹馬鄉,像方永根這樣走出去種花的“種花大軍”還有很多,他們帶著技術外出種花,帶動了當地百姓家門口就業,一些花農帶著積累的資金、經驗和新技術回到了家鄉,又帶動了花農和周邊村民學習提升種植技術,大家憑借著豐富嫻熟的雜交、育種、扦插、嫁接等技術經驗,應邀給周邊縣市乃至外省苗農的基地做嫁接,為婺城花卉苗木經濟打開了一片“藍海”。
經濟發展擦出新火花
竹馬鄉全力以赴興產業、強招引,2023年,竹馬鄉共實施重點項目31個,總投資49億元,其中億元以上項目5個。高新技術靜脈產業基地一期主體結構完工,師大創新城一期
全面結頂,中宇綜合物流園試運行,未來科創中心、未來物流中心已顯雛形。G60高速公路婺城互通口順利開通,橫四路、永達路二期項目竣工驗收,華龍南街北延工程全區率先清表交地,對竹馬提升區位優勢,拉開發展框架有著深遠意義。通過盤活土地資源,竹馬新簽約綠色低碳循環產業基地,中宇綜合物流園等投資強度大、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的規模型綠色產業項目4個,總投資15億元,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為竹馬工業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能。
竹馬鄉尖峰集團金馬水泥廠北側區塊經過盤活,煥發新生機。投資10億元的婺城區高新技術靜脈產業基地正在加足馬力建設,爭取今年年底實現投產。該項目是一個集建筑
垃圾處置、砂石骨料生產線、混凝土攪拌站、預拌砂漿水穩拌合站、瀝青攪拌站、海綿城市新型建材與新型再生建筑材料衍生產品等生產線,匯聚研發和生產于一體的新型資源再生靜脈產業基地,項目建成后可成為金華市建筑材料集聚地,同時可實現婺城區建筑垃圾收納、存儲、預處理、循環利用等為公共事業服務的綜合功能區。
在靜脈產業園的另一側,2023年新招引的綠色低碳循環經濟產業基地也已經完成了招標,項目預計將在今年4月開工。綠色低碳循環經濟產業基地項目主要依托高新技術靜脈產業基地產生的洗砂底泥以及工程渣土、紅泥等一般固廢,通過先進的生產技術,遵循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實現資源化循環利用,既能節約資源、保護環境,又創造價值,做到“吞渣吐金”的效果,助推“無廢城市”“海綿城市”建設,促進循環經濟發展。
搭乘項目提速提質年東風,2024年,竹馬鄉將堅持工業強鄉戰略不動搖,以項目建設為抓手,爭創高質量發展新優勢。加快高新技術靜脈產業基地、綠色低碳循環產業基地、金華科技花卉工藝品制造基地等續建項目建設進度。全速推動龍鵬年產200萬臺環保園林機械項目、隆躍年產100萬只環保園林桶智能生產線項目等新建項目落地開工。搶抓金華江公鐵水聯運協同發展機遇,充分發揮竹馬館貨場、大展物流運力優勢,圍繞中宇綜合物流園平臺,做好延鏈、補鏈、強鏈文章,與金華港乾西作業區高效聯動互補,提升現代物流產業體系核心競爭力,助推婺城“未來物流中心”成形成勢,以新質生產力之進引領高質量發展新躍升。
共富之花吐露新芬芳
“我父親現在已經基本把苗圃交給我了,幾乎天天去打門球鍛煉身體,偶爾來田里轉轉看看。”這是花二代董日紅眼里父親的幸福生活。
在辦好茶花盛會的同時,竹馬鄉緊緊抓住各類省市乃至全國的門球賽事活動“流量”,并將其轉化為產業“增量”。方下店村門球場建在高架橋下,躲避了烈日,是目前全國面積最大的門球場地,自2020年投入使用以來,已先后成功舉辦了中國門球冠軍賽總決賽、浙江省第二屆女子門球賽、2023年全國青少年門球錦標賽等大型賽事。
為了提高村里的游客接待能力,將體育建設和鄉村旅游結合起來,方下店村建起一座門球公寓,在舉辦賽事時可以為運動員提供住宿等服務。“公寓的接待能力目前是100人左右,每年可以給村里帶來近20萬元的村集體經濟收入。”方下店村村支書方永鋒說,今年,村里每個月都已有四五場賽事安排,最多的一次賽事人員多達800多人,接待能力已經遠遠不夠。村兩委已經開始動員村民利用閑置農房開辦民宿,向運動員贈送了茶花苗,推介竹馬花卉苗木。下一步,方下店村還將按照“體育+旅游”的發展方向,為游客提供住宿、賞花、買花一系列配套服務,以農文旅結合助力共同富裕。
安居方能樂業,為解決農戶建房難問題,竹馬鄉積極開展宅基地流轉工作,下張家村托浮宅基地9.5畝,完成19戶農戶宅基地分配;向李村托浮宅基地5畝,計劃安排9戶農戶建房;竹馬館村托浮宅基地15.9畝,計劃安排30戶農戶建房;青梅里一期安置小區項目開足馬力搶進度,爭取今年基本建成,古塘里村群眾的幸福“安居夢”越來越近,集鎮鄰里中心、竹馬衛生院將于今年開工建設,一幅各美其美,美美與共的鄉村共富“新圖景”正在徐徐繪就。
平安之花遍地開
安全大于天,安全工作是一切工作的生命線。竹馬鄉地處金華北山麓,森林面積6.9平方公里,又是是工業強鄉,森林防滅火和安全生產壓力較大。
2023年,竹馬鄉全力推進“基層黨建+安全生產標準化”工作和應急消防一體化建設,高標準建設竹馬鄉應急消防管理站,加大硬件設施投入,設置專用倉庫,配齊防滅火器具,并指定專人保管。打造了“1公里水源供給圈”,通過新建消防儲水桶,消防蓄水箱,輻射范圍覆蓋竹馬鄉全部林區。在科技助力下,實現實時報送防火防災提醒信息,全天候監控林區各類跡象,做到監測預警、動態響應、撲救輔助一體聯動,同時,建強竹馬鄉應急和消防專職隊伍,實現森林防滅火與應急、消防救援系統聯通,資源共享,隊伍協同。2023年,竹馬鄉獲評全省森林防滅火工作規范化建設鄉鎮,為婺城區首個獲得此榮譽的鄉鎮。
在安全生產和消防安全百日整治行動中,竹馬鄉進一步優化統籌鄉綜合行政執法隊與基層網格力量,編織綜合執法體系“高壓網”,發揮基層網格“前哨”“探頭”作用,推動全鄉實現安全生產監管網格化管理“全覆蓋”,打通安全生產監管“最后一公里”,共同筑牢安全生產防火墻,接下來,竹馬鄉將進一步夯實安全基礎,為竹馬高質量發展營造安全穩定環境。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