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金華日報記者 盧奕仿)眼下,正是油菜花開的好時節。在婺城區蔣堂鎮下汪村的示范基地,成片的七彩油菜花迎風搖曳,格外吸睛。
“這是我們最新培育的優質油菜品種——‘七彩油菜’系列。”浙江大學農學院教授周偉軍介紹,“七彩油菜”系列是油菜與甘藍、青菜、蘿卜等諸多十字花科的農作物雜交,采用分子聚合育種等前沿技術培育而成。這種油菜根系能分泌多種有機酸,增加土壤中速效磷等多種元素含量,具有涵養土地、整治和保護環境等作用。
對于農戶周順福來說,更重要的還是增產增收。這片占地100余畝的農田是周順福去年剛剛流轉過來的,由于新田整改、土壤貧瘠,去年只種植了甘薯,經濟效益不佳。今年,在浙江大學和金華市農科院的專家指導下,他首次嘗試“三熟制”,通過油菜、甘薯、水稻等輪作模式提高畝產效益,目前,在基地內種植的油菜品種有浙大622、浙大630、浙大635、浙大649和七彩油菜系列等,都是高產高含油量、芥酸和硫甙雙低的優質油菜品種。“到5月初采收的時候,產量基本上能與一般的黃色油菜相當。”周偉軍說。周順福算了一筆賬,今年嘗試種三季,三季加起來,一畝田大概有5000元收益。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