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 彭麗莎)近日,2024年第一季度“浙江好人”名單出爐,婺城區人民調解委員會副主任張路前榜上有名。
年輕時的張路前為人熱心、做事細心,每當村民有矛盾糾紛,他常常幫忙調解,久而久之,“有矛盾糾紛找老張”成了村民的口頭禪。2008年,他擔任起乾西鄉湖頭村黨支部副書記、村人民調解委員會主任,自那時起,他就與人民調解工作結下了不解之緣,他也被村民親切地稱呼為“老娘舅”。
2012年,張路前在婺城區司法局的推薦下入駐民間調解欄目《金華老娘舅》,通過“電視+調解”的形式為群眾排憂解難,僅一年就調解糾紛50多起。2019年,張路前受婺城區社會矛盾糾紛調處化解中心聘請,成為專職人民調解員。
從“老娘舅”變成專職人民調解員,張路前深知肩上的責任更重了,為群眾排憂解難的信念也變得愈發強烈。討工資、追欠款、化解家庭矛盾……短短幾年,他已接待矛盾糾紛群眾來訪2萬余人,秉持公理、情理、法理原則,成功調解各類矛盾糾紛4600余起,涉及調解金額超3億多元,調解成功率達98%,把大量矛盾糾紛化解在了基層。
張路前不僅參與社會矛盾糾紛的調解,還積極參與婺城區重大征遷項目工作。在經歷“調解好、推翻、再調解、再推翻”的反復過程中,他總結出“心、勤、借、察”工作訣竅,從群眾角度出發,將心比心,以心換心,設身處地化解他們的顧慮,將矛盾從源頭徹底解決。在西郊征遷工作期間,張路前配合各個工作組,共調解家庭財產分配矛盾45起,涉及人員達260余人,為城市更新的進程作出了重要貢獻。
2021年12月,婺城區“勞動模范說事評理工作室”成立,張路前擔任工作室負責人,為職工搭建了一個“有事能說、有苦能訴、有理能評、有法能講”的一站式服務平臺。張路前以身作則、干在實處,為廣大職工提供政策咨詢解讀960余次,惠及企業720余家次、職工6650余人次;接辦各類矛盾糾紛610余起,涉及職工980余人,幫助職工挽回經濟損失4500余萬元,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果。
“只要用心,沒有什么是解決不了的。”張路前是這么說的,更是這么做的。去年,張路前還幫助一位老人拿回了拖欠四年之久的賠償款,其強烈的工作責任感和社會使命感,盡心盡力化解社會矛盾糾紛的事跡,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好評。
在大多數人看來,調解工作困難重重,但在張路前看來,這卻是一項“辛苦一個人、幸福千萬家”的工作,多年的調解工作使他深深體會到調解之路任重而道遠,他決心繼續努力,充分發揮“第一道防線”作用,為社會和諧穩定作出應有貢獻。
目前,張路前是金華首位登上央視調解欄目的人民調解員,獲全國模范人民調解員、浙江省一級人民調解員、浙江省萬名好黨員等榮譽。他開設的公益性調解工作室“路前調解工作室”被浙江省人民調解協會命名為“省級金牌調解工作室”。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