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過天晴,石道溪水位漸漲,陳小星看望姐姐的腳步更勤了。
陳小星今年64歲,家住婺城區(qū)長山鄉(xiāng)長山三村東村橋巷,與姐姐陳淑星居住的老屋相距近500米。十余年間,因為給智力殘疾的姐姐做飯送餐、整理房間、清洗衣物,她每天都要在這條小巷里往返至少6次,孝老愛親的言行被左鄰右舍傳為佳話。
“雨停了,姐姐你好來門口透透氣嘍!”4月8日上午,記者跟隨陳小星推開老屋的大門,只見房間陳設(shè)簡陋但是干凈整潔,陳淑星正靠坐在灶臺邊的板凳上,嘴角含笑。
“她每天早上7點打胰島素,注射十幾分鐘后再進食,胃不好一定要在飯后吃高血壓藥……”自打陳小星記事起,就知道姐姐的不同,“她從小智力殘疾,大了又有精神障礙,還發(fā)過癲癇,年紀大了身體受罪得緊!”對于年長自己3歲的姐姐,陳小星滿眼都是心疼,顯然,她對桌上那些瓶瓶罐罐的藥效和副作用熟稔于心。
陳淑星出生于1957年,幼時,姐妹們尚有父母在一旁幫襯,自從父母相繼于十多年前去世,生活無法自理的姐姐全靠妹妹陳小星悉心照護。婚后,陳小星一度邀請姐姐住進自己的新居,但平日里見人就躲的姐姐怎么都不肯挪出老屋,于是,陳小星就干脆風里來雨里去,每日在這百米小巷間穿梭往返。
陳小星幾乎從不出遠門。十多年來,兼顧著兒子娶妻生子,孫子、孫女上學(xué)讀書。除了和丈夫打理好五六畝薄田,她每天都在重復(fù)相同的生活,日夜操勞早早落下了腰椎疾病。鄉(xiāng)親們時常嘆息她“負擔太重”,但是重情重義的陳小星并不這么想,她說,“姐姐是我們?nèi)胰说臓繏臁!?/p>
在陳小星看來,姐姐更像是一個小孩子,所以,她總是默默地幫姐姐打理一切,當姐姐不按時吃飯時,陳小星便哄著,再不行就隔一會兒來勸說。這一切在外人看來已經(jīng)做得足夠細致,但2022年發(fā)生的一件事,還是讓陳小星時常陷入自責之中。
那是4、5月的一天,陳小星照常為姐姐注射完胰島素,等待她吃早飯,可是姐姐怎么都不肯進食,陳小星只好暫時返回家中忙碌,不知不覺過去了半個鐘頭,當陳小星再次推開老屋的大門,突然發(fā)現(xiàn)姐姐已經(jīng)暈倒在地……一家人急忙將陳淑星送往醫(yī)院,這一住院就是9天,后來得知姐姐是犯了低血糖暈倒之后,陳小星在這百米小巷中走得更勤了。
人世間多的是父母對子女的無私奉獻,也常有“久病床前無孝子”的無可奈何。十多年中,陳小星卻始終無怨無悔地照顧著姐姐的衣食住行。她以勤勞的雙手和善良的心靈,為這個家庭撐起了一片天,也用實際行動詮釋了“手足情深”的人間大愛。
(記者 梁亞偉)
看婺城新聞,關(guān)注婺城新聞網(wǎng)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