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起來像貓,卻一身豹紋,這是什么動物?近日,婺城南山省級自然保護區的工作人員在整理紅外相機拍攝的影像資料時,發現了這一奇特動物的活動影像。經專家確認,這是國家二級保護野生動物豹貓。4月5日,央視新聞也關注了婺城南山省級自然保護區罕見豹貓“三口出行”。
三只豹貓同框較為罕見
“這是2020年婺城南山省級自然保護區成立以來的首次記錄。”婺城南山省級自然保護區科研宣教科科長莊前進介紹,這次紅外相機監測到的豹貓身影共一大兩小有3只。據專家分析,這很可能是豹貓攜家帶口,趁著夜色外出覓食。除了繁殖季節,豹貓一般獨居生活,此次拍攝到三只豹貓同框,較為罕見。
何為豹貓?像豹又像貓?乍一看,豹貓跟家貓確實有點像,但相比家貓,豹貓身材更纖細,腿也更長。其身長一般在0.36~0.66米,尾巴比較長,接近體長的一半,隨著年齡增長,體重在1.5~5公斤。
豹貓身上的斑點像極了中國古代的銅錢,所以有人稱其為“銅錢貓”。豹貓平時喜歡住在山地林區、郊野灌叢,還有林緣村莊附近,它的窩多在樹洞、土洞、石塊下或石縫中,喜歡在早晨和黃昏出來溜達。
雖然豹貓的體形不如老虎、豹等大型貓科動物龐大,但行動敏捷,加上有鋒利的爪子,經常會捕食鼠類、兔類、蛙類、蛇類、小型鳥類等,有時還會潛入村莊盜食雞、鴨等家禽。
這次發現三只豹貓同框,莊前進認為,除了自然保護區的保護工作有成效外,還得益于我市對生態環境的持續改善、對野生動物保護執法力度的不斷加大,以及對野生動物保護和宣傳力度的不斷加強。
已發現35種
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
為更好地保護野生動物,婺城南山省級自然保護區在野外安裝了160多臺紅外相機進行監測。
據介紹,獸類活動比較隱蔽,很多只有晚上才出來,還有的獸類體形較小,不易被發現。監測人員在野外一般看不見獸類的實體,做野外獸類監測時,主要靠觀察獸類活動的痕跡來尋找,比如足跡、居住的洞穴,或是啃噬的痕跡、留下的糞便等。有些獸類奔跑速度較快,就算看見了,也沒辦法拍下來。放置紅外相機可以24小時拍攝監測,也能讓我們更多地了解這些野生動物。
據悉,通過紅外相機監測,婺城南山省級自然保護區已記錄到311種野生脊椎動物,其中包括35種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比如國家一級保護野生動物穿山甲、黃腹角雉、白頸長尾雉、黑麂等,還有國家二級保護野生動物白鷴、中華鬣羚、中國瘰螈等。
之前板栗豐收的季節,保護區的監測人員還從紅外相機里看到國家二級保護野生動物獼猴拖兒帶女來摘板栗。一個鏡頭里,出現了10多只獼猴,有的跑來跑去,有的騎在爸爸媽媽的背上,很溫馨。
(金華日報記者 吳越悅)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