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新質生產力,就要做好科技創新這篇大文章。為充分激發創新創業創造活力,近年來,婺城區精心培育了26家省、市、區級勞模工匠(高技能人才)創新工作室,以勞模工匠為主要帶頭人,圍繞新能源汽車及關鍵零部件、電動工具、生物醫藥等重點產業鏈和現代服務、非遺傳承等行業或技術領域開展創新活動,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為“競跑國際樞紐城奮進都市核心區”提供強勁人才支撐。2023年以來,婺城區勞模工匠(高技能人才)創新工作室已取得職工科技創新成果30多項,取得經濟效益近3億元。
張小彬勞模工匠(高技能人才)創新工作室
領銜人:張小彬浙江潤華機電有限公司副總經理
金華市勞動模范、浙江杰出工匠
張小彬領銜的勞模工匠(高技能人才)創新工作室現有骨干成員11人,其中高級工程師1人,高級技師2人,技師6人。工作室創建以來圍繞企業生產技術、工藝難題,積極開展技術創新、技能服務、技術交流和技能傳承工作,公司的技工人才隊伍占比由三年前的27%提升到現在的46%,近年來攻克技術創新21項,申請國家發明專利6項。
創新成果:
鋼絲繩快速熔斷防散股操作單元:采用高頻快速熔斷技術,帶鋼絲繩扭轉帶錐成形工藝,有效防止鋼絲散股,便于鋁套安裝,由原4人完成的產品生產改為1人生產。
液壓缸模擬負載檢測技術:首創液壓缸作為模擬負載絞盤檢測技術,顛覆了將砝碼作為測試負載的傳統操作方法。
電機內嵌手電絞盤一體機:通過電機內嵌式結構及應急驅動模式設計,確保設備在故障、斷電和極限環境下的牽引功能。這些技術創新成果為企業創收3000余萬元。
姚海濤勞模工匠(高技能人才)創新工作室
領銜人:姚海濤浙江今飛機械有限公司技術副總經理
浙江省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金華市首席技師、金華市八婺大金匠
姚海濤領銜的勞模工匠(高技能人才)創新工作室成立以來,緊緊圍繞企業智能化、自動化、信息化轉型升級,結合機械、電氣專業技術,每年選題立項不少于3個創新攻關項目并研制完成。目前已取得10個項目成果,32項專利。工作室目前特級技師2名,高級技師5名。通過技術交流、傳幫帶等活動,培養出浙江工匠1人,浙江省青年工匠2人,八婺杰出金匠1人,婺城工匠1人。
創新成果:
一是在今飛凱達輪轂智能工廠開展自動化生產線研發,全線同協議一網到底,實現各種專機、輸送線、機床、機械手、視覺、傳感器、打碼機、讀碼設備等全線網絡化,柔性化生產,二維碼質量追溯經過研究和摸索,取得了突破性成功,技術達到行業領先,即系統可通過二維碼查詢每個輪轂的生產參數,此項目帶來綜合經濟效益8000萬元。
二是開展汽輪免示教自動去毛刺系統。設備具有自動規劃去毛刺路徑和仿真功能,通過創新機器人去毛刺在產品質量以及工作效率方面遠超人工,效率提升240%,員工人數減少71%,合格率提升13%。
賈慧敏勞模工匠(高技能人才)創新工作室
領銜人:賈慧敏浙江維力塑膠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浙江工匠
賈慧敏領銜的勞模工匠(高技能人才)創新工作室以模具設計、加工、制造、創新為重點開展技能服務、交流和傳承工作,通過普及先進理念、方法帶動專業技術人員提高技能,解決模具制造發展瓶頸,對傳統工藝進行改造革新。工作室有高技能人才3人,近年來攻克技術創新51項,3項發明獲得國家專利,為企業創收7000多萬元。通過工作室師徒結對和青藍計劃活動,公司技工人才隊伍占比由13%提升到55%。
創新成果:
極冷即熱控溫與模內切技術:在工業生產中模具是不可或缺的關鍵裝備,其溫度控制、膠口切割對產品質量和生產效率具有重要影響。傳統的控溫技術和膠口分離方式有著較大的提升空間。該項技術使用先進科學的溫度傳感、測力等設備進行數據采集和分析,通過熱循環和設計自動刀組等方式,實現模具更高效的冷熱系統和內切技術。經過實驗與應用,目前該項技術的優化升級使產品精度、質量更高,產品光澤度提高50%到90%。同時,自動化結構在成型過程中實現膠口分離,提高生產效率25%,減少產品30%的生產成本。
盧超芳勞模工匠(高技能人才)創新工作室
領銜人:盧超芳浙江尖峰通信電纜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兼技術總監、八婺金匠
盧超芳領銜的勞模工匠(高技能人才)創新工作室,圍繞電纜產品開展技術攻關、項目攻關、技術工藝攻關、難題攻關等各項業務創新創造活動,對相關職能部門進行業務指導與培訓,開展師徒結對實現“傳幫帶”,為公司打造了一支專業的人才隊伍,以提高公司的自主研發能力和核心競爭力。工作室通過師徒結對、難題攻關、傳道授藝等活動,為公司技能人才隊伍的擴大提供了良好的平臺,現有高級技師2人、技師1人工程師5人、高級工11人。
創新成果:
發泡型地鐵通信電纜——該公司主要是給鐵建、中鐵等工程項目提供大對數通信電纜。隨著國內軌道交通建設加快和“一帶一路”戰略的推進,電纜的需求也在不斷加大,國內客戶要求電纜性能好、衰減小、傳輸距離長,而國外客戶要求電纜外徑小、重量輕、運輸成本低。
為滿足客戶需求,工作室創新研發發泡型地鐵通信電纜,是采用泡沫皮絕緣技術,提升傳輸性能,降低信號衰減,減少材料用量;采用雙層共擠工藝,改進串聯線的機頭,改進擠塑方式;采用預成形空管調試技術,提高生產效率,降低電纜燙傷的風險。目前,產品經信息產業部監督檢測中心檢測符合標準要求,成功申請了1件發明專利,該項目也被列入2023年金華市技術創新重點項目,并通過驗收。
魏彥杰勞模工匠(高技能人才)創新工作室
領銜人:魏彥杰浙江萬里揚股份有限公司商用車變速器事業部副總經理兼研究院院長
婺城工匠,高級工程師
魏彥杰領銜的勞模工匠(高技能人才)創新工作室創建以來,圍繞企業生產技術、設計難題,積極開展技術創新、技能服務、技術交流和技能傳承工作,已攻克技術創新14項,7項發明獲得國家專利,為企業創收2000多萬元。工作室現有骨干成員9人,通過開展“老帶新”和問題、難題攻關等多種方式的技術活動,在企業內部創建了比學趕超的良好氛圍,公司技術人才占比由45%提升到62%,技術人才隊伍得到穩健提升和發展。
創新成果:
萬里揚智慧星項目:卡車司機群體是國家公路貨運業的主體勞動者,長期以來為國家經濟社會發展和民生條件改善提供了堅實的支撐。為更好地解決卡車司機群體工作時間長、勞動強度高、夜班倒班頻繁以及長期身處尾氣和噪音污染環境等問題,工作室依托萬里揚國家級技術中心、省級技術研究院,歷時5年傾力打造智慧星項目,是國內首家建立AMT完整技術體系標準、實現完全自主開發的重型AMT系統。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