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8日,婺城區政府新聞辦召開“中國品牌日”品牌強區建設新聞發布會。
近年來,婺城深入推進品牌培育工程,堅持科技與品牌“雙輪驅動”,著力在全區上下營造“樹標桿、學標桿、超標桿”的質量發展氛圍,品牌質量顯著提升、品牌影響力日益凸顯。
為深入踐行“以人促興”發展理念,強化質量品牌專業人才隊伍建設,根據金華市市場監管局的品牌強市建設試點方案,婺城在全省率先出臺首席品牌官制度,進一步激活企業品牌建設動能,加速釋放全區新質生產力潛能。
首席品牌官是現代企業組織中設置的專門負責品牌戰略管理與運營的專業人才,同時,建立和推行首席品牌官制度是落實企業主體責任、提升企業經營管理水平和核心競爭力的重要抓手。婺城希望通過首席品牌官,推動實現產業轉型升級,促進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為婺城打造國際樞紐城、奮進都市核心區提供堅實的品牌支撐。
下面,從三方面簡要介紹婺城區企業首席品牌官制度。
什么是首席品牌官
首席品牌官(簡稱CBO)是指企業專門負責品牌戰略管理運營的高層管理人員,直接參與企業品牌管理重要事項的分析、決策與營運協調,為企業提供全面深入的品牌戰略方面的決策和專業支持。婺城認為首席品牌官應當具有從事5年以上專業的品牌定位、策劃宣傳等相關經驗,建議規模以上的企業首席品牌官崗位由副總經理(副總裁)或同職級及以上的企業高管擔任,也鼓勵企業給予首席品牌官必要的聘任儀式和企業高層副職(含)以上領導崗位待遇。
首席品牌官需要做些什么
一方面,首席品牌官作為負責企業品牌發展的決策層,在品牌戰略制定、品牌管理監控、品牌資產運營、整合傳播計劃等方面要發揮好領導作用、智囊作用和紐帶作用,通過應用互聯網、高附加值產品開發等方式提升品牌價值,切實推動企業品牌管理水平整體提升。另一方面,質量是品牌的基礎,品牌是對產品和服務的聯想,企業首席品牌官也必須要充分認識品牌與質量之間的關聯性,要與首席質量官協同發力,強化產品力與品牌力,共同為企業產品和企業品牌增值。
首席品牌官制度怎么運行
通過建立三項機制,構建首席品牌官人才隊伍建設體系,確保首席品牌官制度落到實處、運行有力。一是建立備案審查機制,首席品牌官按照“先聘任后培訓”的方式,由企業根據自身情況自主聘任符合任職條件的首席品牌官,并向區市場監管局進行報備審查。二是完善多元培育機制,搭建首席品牌官學習交流平臺,邀請行業內品牌運營專家對企業首席品牌官定期進行集中培訓,并適時組織現場觀摩會、案例剖析等活動,提升全區首席品牌官隊伍水平。三是實行動態管理機制,建立首席品牌官人才數據庫,對轄區企業的首席品牌官不定期進行測評,對人才庫實行動態管理,建立約談、警示和退出機制,確保首席品牌官制度發揮實效。
質量興則經濟興,品牌強則城市強。品牌建設既是“承載者”,也是“助推器”,下一步,區市場監管局將持續深化品牌強區建設,全面推行企業首席品牌官制度,以人才鏈貫通政策鏈、產業鏈、創新鏈和服務鏈,充分發揮“五鏈”融合新優勢,夯實企業“質”高點,擦亮婺城品牌底色。
發布會上發布人就大家關心的問題進行了解答
浙江日報記者:
品牌是生產者和消費者共同的追求,是供給側和需求側升級的方向,是企業綜合實力的體現。前面提到婺城區在全省率先出臺《關于建立和推行企業首席品牌官制度的意見》,請問該制度有哪些特色亮點?
沈劍鋒:近年來,區市場監管局在規劃引領、政策激勵和培育創建等方面鉚足勁、齊發力,穩步開展政府質量獎、“品字標”品牌企業和知識產權示范企業梯度培育等工作。目前,婺城共有各級政府質量獎(含創新獎)企業41家,“品字標”企業45家,各級知識產權示范企業70家,全區品牌建設氛圍不斷高漲。
這次創新出臺的首席品牌官制度,就是聚焦婺城企業存在“業務力強、品牌力弱”的共性問題,希望以此為契機推動企業品牌建設主體責任落實落地。
具體從以下三方面深入落實:一是聚力人才隊伍建設,以挖掘培養品牌專業人才為基礎,全力筑好人才“蓄水池”,以人才要素推動企業品牌科學發展。二是打造品牌培育矩陣,以“區域公共品牌+企業自主品牌”為著力點,引導企業制定品牌發展戰略,以知識產權促進品牌建設,變制造為創造、變貼牌為創牌。三是發揮頭雁領航作用,以爭創各級政府質量獎為載體,樹立一批卓越品牌、建設一批品牌示范,為推動婺城制造向婺城創造轉變、婺城速度向婺城質量轉變、婺城產品向婺城品牌轉變,以“頭雁效應”激發群雁活力。
浙江交通之聲記者:
質量和品牌是民營企業高質量發展的基石,請問在優化營商環境,助力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方面,有哪些具體舉措?
胡琦:民營經濟長久以來都是婺城的最大特色、最優資源和最強優勢。去年來,發改局積極做好營商環境優化提升“一號改革工程”經濟生態環境工作,2023年,婺城“無感監測”營商指數排名全市第一,營商便利度考核位列全市第一梯隊。同時,為促進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婺城聚焦民營企業家關心的要素保障、公平競爭、政務服務等方面,于今年3月5日出臺制定《婺城區促進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實施意見》,重點開展6大行動34條政策舉措。為確保《實施意見》惠及企業、落實到位,婺城還配套制定了《婺城區促進民營高質量發展實施細則》,明確了156條細化舉措,為民營企業發展新質生產力、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更優渥的土壤,不斷開創婺城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新局面。
金華傳媒記者:
剛才發布人提到,要加速專利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請問在這方面包括發明專利產業化方面,婺城區有什么政策舉措及相應的要求?
程蕾:近年來,婺城區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全力推進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建設,全區科技創新能力不斷提高,科技成果應用轉化逐步加強,為推動全區經濟發展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撐。2023年婺城區重新迭代升級了《關于強力推進創新深化提升科技創新能級的若干意見》,政策中明確企業發明專利(含轉讓的)授權后,有效期內首次實施產業化,并專利產品銷售收入達到200萬元的每件資助2萬元,每增加500萬元,資助金額增加2萬元,最高資助不超過20萬元。
關于發明專利產業化項目立項備案及兌現的申報條件主要是:
1.申請產業化立項的發明專利為企業已授權(含轉讓的)的發明專利(不包括生產設備),同一專利產品涉及多項發明專利的,以最主要的一項發明專利申請立項。
2.該發明專利專利權有效且近2年內企業無知識產權侵權行為,涉及多個專利權人的發明,申報單位需征求其他專利權人的書面同意。申報企業發明專利產業化實施期限為發明專利產業化備案后一個年度。
3.該發明專利對產品的核心技術起支撐作用,對本領域技術革新、產品升級換代的貢獻程度較大,對技術進步和產業結構優化升級起到積極促進作用。
下一步,婺城區將持續優化科技創新生態環境,為產業高質量發展提供強支撐。也希望企業繼續加大科技研發的投入,邁開腳步,積極申報發明專利,并且轉化到生產應用中來。
婺城融媒記者:
婺城的知識產權部門,在品牌打造方面都有哪些措施?
沈劍鋒:品牌的發展離不開知識產權的全方位支撐,商標和地理標志是品牌的法律載體和主要表現形式,也是加強品牌保護、實現品牌價值、發揮品牌效益的基礎保障。近年來,婺城扎實推進知識產權保護工作,持續完善商標品牌培育體系,為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助力。截至目前,婺城的商標有效注冊量已經達到3萬件,擁有馳名商標3件,地理標志2件,“金華酥餅”商標入選全國首批“千企百城”商標品牌價值提升行動名單。
具體的舉措:一是強化商標品牌服務。出臺《關于促進知識產權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政策意見》,對成功注冊地理標志證明商標或集體商標的主體每件給予一次性資助10萬元。成立三十六堰、金華酥餅品牌指導服務站,為相關主體提供創造、保護、運用、管理等“一站式”商標品牌服務。二是促進品牌價值提升。大力引導和支持企業加強商標品牌建設,挖掘培育專精特新等中小企業新興品牌,積極推行“地理標志+”發展模式,全力推動地理標志與旅游、文創、電商等相融互促,有效提升地理標志產品附加值。三是加強保護力度。聚焦重點領域、重點行業、突出問題,開展“鐵拳”“雷霆”系列專項保護行動,嚴厲打擊商標侵權、假冒專利、地理標志侵權等違法行為。2023年,共辦理知識產權案件18起,1件案件入選全市知識保護十大案例。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