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上人家石塘村
九旬姐妹相遇,說不完的知心話
干些力所能及的農活,是村里老人的常態
94歲的傅冬英每天與兒子一起下地干活
85歲的葉順妹從田里干活歸來
石塘村已有300多年歷史,村中保留著較完整的古建筑
5月10日部分80歲以上老人一起合影
百歲老人董克宜與兒子兒媳談笑風生
出金華城往南約51公里,在婺城區塔石鄉境內有座獅子山,山下有一個叫石塘村的小村莊。雖然村中常住人口僅為150多人,但70歲以上老人就達101人,其中八旬老人24人,九旬老人9人,百歲老人1人,是遠近聞名的長壽村。
石塘村以董姓為主,據《塔石董氏宗譜》記載:“石塘董氏始遷祖為董道和、董四悌,兄弟倆于清康熙年間,從塔石村來此開荒種地,而建舍石塘卜居。”石塘村經過300多年的歷史洗禮,不僅保留下多幢古建筑,還繼承發揚了先祖勤勞誠信的傳統美德。
“村里老人為什么都這么長壽?”這是記者見到村黨支部書記董志堅時,他發出的一聲感嘆,因為這個問題一直縈繞在他的腦海。近些年來,他一直在尋找一個答案。據他分析,老人長壽的原因很多,但主要有三點,首先是良好的生活環境,石塘村位于青山綠水之中,負氧離子含量高,使村民們心曠神怡,心情舒暢。其次是水,村民們一直都飲用山泉水,甘洌清甜的泉水,經相關部門檢測,各項指標達到優質等級。再者是村民自種自給的優質稻米。董志堅說,幾年前,他為了尋求老人長壽的答案,特意把村民種植的稻米送到農業農村部稻米及制品質檢中心測試,檢驗報告顯示,稻米中既無農藥殘留,且含有硒等營養元素。
除了客觀條件外,村民的生活條件好,家庭和睦也是主要原因。記者在百歲老人董克宜家中見到,老人的四個子女對他非常孝順,關愛有加。小兒媳說起老人的日常生活如數家珍。同樣,98歲的林根花也受到晚輩們的悉心照料。老人們普遍認為,他們的長壽離不開社會的關愛和家庭的溫暖。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